第13頁(1 / 2)

如今倒是出了一位孫子輩的要走武途了嗎?

平涼侯授意的?

「之前怎麼沒傳出風聲?」

京中勛貴的動向,承平帝還是知道的。曹國公府今年就出了個異類,改走武科不說,內場外場還都中了頭名,驚掉勛貴們的下巴,聽說那小子還被曹國公追著打。

曹國公為人謹慎,他是知道的。

那顧少晏他命人打聽了,聽說年後還跑去通州追花魁了,過往種種都被人查實報了上來。

這季侯府倒是沒聽見動靜。

「聽說先前是養在陪都的,年後才進的京。」

「養在陪都?」遷都這麼多年了,嫡長嫡孫沒跟著進京?

陸烺小心翼翼看了承平帝一眼,「是季侯世子前頭那位的。他外曾祖就是先鄭國公。」

哦?

這小子的外曾祖是先鄭國公!

一代鄭國公被太祖皇帝視為同袍手足,立國後封公爵以示恩寵。只是到了先帝,覺得世家勛貴太多了,倒顯得皇室趙家這個曾經的泥腿子單薄了。

先鄭國公因抗敵不力,被先帝藉機奪了爵。

承平帝嘆了口氣,先帝為他蕩平的江山,他也不好評說。

過往的記憶在腦中掀起,又想起他似乎還給季世子賜過一個平妻。所以,這髮妻之子沒跟著進京,被留在陪都,是受了前人之過?

承平帝目光深沉,又落在季安冉身上。

安冉進到大殿還是很緊張的,但發了考卷後就緩過來了。動起筆來,就忘記了緊張害怕。策的部分,還是默寫武經,下筆飛快。

到了「論」,一看題目,頓住了。

說的是如今海晏河清,邊關無戰事,但每年軍費耗資頗豐,問裁撤兵員否?

季安冉想著這兩日謝家祖父的指點,思索了一番就開始下筆。

謝家祖父說,他年紀小,見識不足,這得認。只如實寫自己的觀感便是,充大人不懂裝懂皇上也不會覺得他見識就高了。

秉著赤子之心作答就不會出大錯。

反正他已經被錄取,年紀還小,名次如何倒是不用太在意了。

而顧少晏拿到題目也是頓了頓。

不由揣測起聖意,想著這些年,皇上和先帝逮著功勳大臣的錯處就重罰奪爵,如今又是太平年景,國庫銀子有限,怕是不想養那麼多吃白飯的了。

大魏以武立國,如今要轉為民生民計了。

想了想,開始落筆……

第17章 如何安置

奉天殿中,一眾武考生埋頭專注於考卷上。

看到最後的題目,顧少晏和季安冉思索一番,開始落筆。

而其餘考生見問他們要不要裁撤兵員,大部分人都是持的否定意見。裁撤完兵員,下一步是不是連武科也要裁掉了?

思維發散,想得就有點多了。

他們這些武人讀書不成,想投效國家,只有「武」之一途。若將來連武科都沒了,只怕報國無門。

如今他們尚能坐在這裡參加武試,若同意裁撤兵員,裁撤武科,那子孫後代豈不是沒有機會了?

不行!

不是所有人都有那腦子,能擠過萬千人走的獨木橋,以文入仕的。他們這些武人大多只有一身蠻力。

而且前前朝,因重文輕武,導致軍事軟弱,被外族入侵,生靈塗炭國土淪喪,仿佛就在眼前。

如何能因軍費損耗大就裁撤兵員!

軍費不足,不是應該想著各處開源節流嗎。戶部若沒辦法,那是戶部無能。文人無能。

與他們武人何干。

本來只是略通文墨的武考生,因這個題目,皆奮筆疾書,洋洋灑灑,灑灑洋洋,力透紙背。

把承平帝和兵部尚書都看愣了。

「好啊,好啊!這科皇上定能錄到那文武皆通的將帥之才!果然今科勝於往科!」

今科外場試於箭術一項就有近百人得了上上。

好啊!

承平帝聽了很高興,下了御台款款走到一眾考生中間。

「……學生認為,不應裁撤兵員。前朝文人專政,貪污腐敗,致民不聊生,才有太祖皇帝揭竿而起。祖皇憂國憂民,恐外敵入侵,命重兵戍守邊關……」

嗬,還拍起太祖馬屁。

承平帝走到季安冉身旁,看他神情專注,一筆一言,有理有據,邊看邊點頭。

看來是真的在江南書院得大儒悉心教導過。

只是這么小,錄何名次,又如何安置?

最新小说: 快穿:大佬她又雙叒叕演上了 我爹不可能是反派 宮牆之內有惡犬 錯折瓊枝 男主為何那樣 不好,小姐又被退婚啦![快穿] 如何扮演嬌妻迫害男主 校園文男主的作精初戀 我,愛豆,爆紅修仙界 四爺的外室不好當[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