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頭埋得更深。
竇邑明顯深得聖心,皇上也是打算重用的,還把竇父調去吏部,他哪敢說什麼。
「那樣的情況下,人多,分不清誰是誰吧。」
承平帝眉頭仍緊鎖,聽王和說起竇父,又想起竇擎。
竇擎原是翰林院侍講學士,常到君前,他對竇擎是很滿意的。不然也不會把他調到吏部,放在那樣一個位置上。
竇擎他觀察這麼多年,是個忠心且聰明的。
而且平涼侯府身份並不低,符合他想把勛貴打散,讓他們與文官家聯姻的想法。竇擎猜到他一二分心思,已經與平涼侯府聯姻了,應該不會再去攀衛國公府。
衛國公府如今沒有人在朝,爵位雖高,但還不如掌兵的平涼侯府。
那
麼,是衛國公府看上了竇邑?
哪怕再小的事,再巧合的事,在承平帝看來,都有它的目的。
得利者自然有可能是算計的一方。
想到這事還是自己賜的婚,不禁有些懊惱。吩咐王和:「下回記得提醒朕,別再給人賜婚了。」
「是,奴才一定記得提醒。」
當天晚膳,承平帝去了太后宮裡一同用膳,不經意間提起此事。
太后有些驚訝,「那個小侍衛的姐姐和竇狀元定過親?」
懊惱連連,「哎呦,瞧哀家都辦了什麼事。」
承平帝急忙安撫,「不是母后的錯,母后也是不知情。」
「哎喲,那平涼侯府怎麼也不進宮陳陳情,倒讓衷家成了罪人。」
「母后千萬別這麼說。」
皇后也忙安撫:「前天鳳陽縣主和竇狀元進宮謝恩,夫妻二人高高興興,瞧著就是一對碧人,天作之合。可見是母后成就了一對佳偶,就是月老見了都要跟著歡喜的。」
平涼侯府掌家人不在,到底是懦弱了些,怕得罪太后。
「平涼侯大姑娘以後也會遇上自己的良緣。若母后心裡不安,不若賜季大姑娘一副頭面,也好讓她將來帶去夫家壯壯聲威。」
太后被安撫住,忙叫人去挑頭面首飾,又挑了幾匹宮緞一併賜下。
第76章 因何放賞
皇上到太后宮裡吃飯,仍住在宮裡的皇子紛紛湊趣,也去蹭了一頓晚食。
賢妃所出的五皇子趙埌便也聽了一嘴關於季安瀾的八卦。
回到賢妃宮裡,便忍不住把鳳陽縣主與季大姑娘爭狀元的事,當笑話說給賢妃聽了。
賢妃聽了心裡一動。
恰巧當天晚上皇上來了賢妃宮裡。
「皇上,那個季大姑娘被退婚,臣妾聽了還挺替她可惜。」
賢妃在宮裡浸淫這麼多年,無中都能生有,這樣的事哪就那麼巧,還天作佳偶,騙騙無知路人罷了。
「風光無比一個文狀元,將來前途無限,從手裡溜走了,不知季大姑娘心裡如何想,臣妾只這一聽,心裡就無比惋惜的。」
「惋惜有何用,鳳陽縣主與竇邑都大婚了,還能還給她不成。」
這還是他賜的婚。
承平帝暗暗嘖了聲。
賢妃聽皇上那話,也有些覺得對她不住的意思,目光閃了閃,「皇上,埌兒的婚事還未定,不然,給他定這位季大姑娘如何?」
承平帝一愣,又斥道:「胡鬧!」
見賢妃被他喝得抖了抖,聲音又低了幾分,「你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多次召見秦鍾家的兩位夫人。既已看中,何必再換人。」
叫人如何議論。
秦鍾乃禮部尚書,他有一個孫女叫秦儀君,賢妃早就看中了她。
「秦儀君雖然不錯,但這不是有更好的嗎。」
也就是平涼侯府的這位大姑娘才進京,之前聲名不顯,不然哪會漏下。
禮部尚書雖好,但季侯掌兵。這麼一看,還是季侯家姑娘更好一些。
承平帝哪不知她心裡的盤算。
眼神都冷厲了幾分,「收起你的心思。秦家就很好。若你不要,皇后那邊還等著呢。」
皇后有兩子,先太子早逝,皇八子趙塬今年十五歲。
賢妃暗暗撇嘴,這是怕她的埌兒與掌兵的勛貴聯姻呢。
面上不敢露分毫,只道:「皇后惦記也沒用。八皇子比秦姑娘小呢,配不上。」
「怎就配不上。不過就差了兩歲,若朕讓她晚兩年再嫁,你看秦家願不願意。」
那指定願意。
嫁給皇后嫡子和嫁給妃嬪之子,是個人都知道如何選。
「哼,皇上先前還說疼埌兒,依臣妾看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