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通過後,那學子長鬆了一口氣,下一刻,就聽到了施元夕的名字。
這個名字一出,不僅是這個學子,整個靜思台的人,都抬眸看了過來。
在場大部分學子都知道施元夕是誰,許多人也對她的入學評分抱有懷疑。
再有這代考舞弊的事出來,有些人面上不顯,實際上這一天內,已經頻頻往她身上看了。
一個女學子,尤其還是一個名聲那般的女學子,考上甲等,本就不可思議。
但若是用了些旁門左道,便也能說得過去了。
當然,未必會是替考,但既然能有人替考,那必然能有其他的方式作弊。
是以,一整天下來,許多人都很好奇施元夕的評分。
徐京何手裡拿著施元夕的答卷,和之前許多答卷不同,這份答卷上,出現了多種不同見解,但同種判定一樣的評分,由於判卷的人各有所想,所以評分爭議頗大。
今日的頭名是誰暫時還不清楚,但最具爭議的,必定是施元夕的這份答卷。
這篇文章,他也看了。
他給出的評分,和林公的一樣,也跟所有判卷的人中心評價一致。
徐京何抬眸,目光落在了遠處的施元夕身上。
隔著人群,他看到了她神色坦然,在周遭陣陣的議論聲中,平靜地望著他。
徐京何微頓,緩聲道:「施元夕,評分為——甲末。」
在一眾各有緣由的評分中,徐京何給出了這麼一個總評分。
當下,滿場譁然。
徐京何卻在這樣的喧鬧中,又補充了一句:「與入學考試的策論評分,完全一致。」
不是有所懸殊,更不是懸殊巨大。
而是剛剛好,一點不多一點不少,和她的入學評分,達到了驚人的完全一致!
第10章 以示公正
所謂的完全一致,並不是指她將兩篇文章寫得一模一樣。
而是兩篇文章的寫法一致,錯處一致,甚至連得分點都相同。
施元夕的入學考試中,策論表現較為一般,其原因在於她對朝堂政策了解甚少,許多東西看著都像是憑藉自己的揣測寫出的,論點平平,卻又文采極佳。
眼前這篇策論,則是完美復刻了她入學策論的優缺點。
兩篇文章出自同一人之手,出現同樣的失誤,又具備同樣的出彩之處,似乎是頗為正常的事,也符合他們這次重考的評定要求。
……可這篇文章,就好像是一篇專門為重考定製的文一樣。
若能有這般能耐,便不只是一個甲末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