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邊疆前線,眼下確實是需要這樣的武器。
在不啟用熱武器的情況下,以目前大梁的兵力,應當也是可以戰勝北越的。
但對方此次來勢洶洶,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戰事能勝,可拖延個三五年,和拿到熱武器早一步結束戰事,是有著根本區別的。
時間越久,底下的百姓所承受的苦難越多。
施元夕是想要魏家死不錯,但在將子彈設計圖獻出去前,她便已經考慮清楚了後果。
讓霸權者拿到了高強度的武器,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也不利於社會安定。
所以,她在呈遞了子彈設計圖以後,就一直有在做另外一件東西。
凡是能夠設計出卓越性能的武器的人,必定也兼具了另一項能力,也即是——防禦能力。
她的雙管突擊步槍,本身性能是優於改制火銃的。
但所有的事情,不能只考慮攻防雙方,魏昌宏是個沒什麼人性的人。
真走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未必不會做出什麼喪盡天良的事情。
所以,施元夕在獻出子彈以後,便用獵戶離開之前,給她打造的那一套工具,加上青雲寺那邊的材料,還有她在兵部之中接觸到的甲冑設計圖一起,改制了一副防禦能力無比卓越的新型盔甲。
其實比較起來,現代的防彈衣更為便捷。
但是防彈衣的製作工藝複雜,有些材料,在沒有機器提取的古代,是很難獲得的。
即便是能做出來,也需要大量的精力、人力及銀錢。
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想要研製的話,日後有了時間是可以做的,但現在需要做到的,是更為簡單粗暴的代替品。
其實大梁的金屬提煉工藝已經很高了。
而真正讓施元夕下定決心將這個東西做成了盔甲,還是因為她在文武百官面前試槍那一回。
她親眼見到了大梁的盔甲,並且也通過那一次,對普通改制火銃的威力有了個全面的了解。
回來以後,她便自己動手,改制了多次。
她白天事忙,只能晚上改,所以這個盔甲,一直到周瑛去往冀州之前,才剛改造成功。
不過因為時間緊湊,所以防護性能只能稱得上一般。
但就算再如何一般,對付改制火銃也是足夠了。
改制火銃是最基礎的熱武器,其強度與雙管突擊步槍完全不能比。
而這副盔甲最大的缺陷,其實就是防不了雙管突擊步槍。
暫時來說,這甚至不能稱之為缺陷。
而是在他們對上魏家時,最為有力的底牌。
為了方便生產,施元夕用上了所有的經驗,做到了儘量簡化。
而且因為原理一樣,她還改造了盾牌。
而在改制盔甲一項上,並不像是子彈那樣,是精細又富有難度的活。
所以她在改制時,全程將阿拓帶在了身邊。
她改制成功時,阿拓也基本都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