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後,卻沒有第一時間跟王溪、路星奕二人一併入宮覲見,對外推說身體不適。
晚間時分,京中就有流言傳出,說她今日迎接大軍時有所怠慢,惹來嚴廣海不快。
說她自持身份,輕視功臣。
甚至還有謠言說,她是在大軍抵達京郊許久,才姍姍來遲。
晾了一眾功臣許久。
邊疆大軍確實晚了近小半個時辰才抵達京城,可參與迎接事項的官員們都清楚,來遲的人是他嚴廣海,而不是施元夕。
然而如今人人都說嚴將軍是大英雄。
他有不悅,必然只會是旁人的錯。
嚴廣海一直拖到第二日早間,才入宮面見皇帝。
這一入宮,又得了大批賞賜。
如此豐厚的賞賜,頗帶有些安撫意味。
只是這麼一來,就更加落實施元夕怠慢一事。
百姓那邊如何議論尚不得知,朝中,尤其是御史台,對此事已很是不滿。
邊疆大軍回京第三日,施元夕就吃到了她為官後的第二份彈劾。
大戰得勝,邊疆軍成為朝堂新貴,參施元夕的官員心頭沒了忐忑,上來就說施元夕輕狂怠慢。
有趣的是,和第一次據理相爭不同,這次朝上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個官員為施元夕說話,還都是施元夕一方的人。
殿上的周瑛態度也有些莫名,聽完彈劾後,甚至都沒有聽施元夕的辯解,開口便直接罰了施元夕三個月的俸祿。
這處置落在很多人眼中,只能算是不痛不癢。
可那怠慢二字本就荒謬絕倫,周瑛此舉雖是小懲大誡,可若論起根本,就是其為著安撫邊疆軍,不惜折損自己人的顏面。
落在有心人眼中,便成了邊疆軍勢不可擋,連施元夕都只能避其鋒芒了。
早朝結束後,謝家官員疾步走到謝郁維身邊,沉聲道:「……殿上這麼行事,恐有蹊蹺,大人,眼下當如何是好才是?」
謝郁維面色冷沉:「嚴廣海回京後,身邊一直帶著兩三千親兵。」
大戰結束,將士們凱旋,本該要休息調整一段時間才是。
嚴廣海身邊的親衛卻沒能得到這等待遇,反倒一直跟隨其左右。
只不清楚,他這是未雨綢繆,還是給自己留下的退路。
謝家官員沉聲道:「京里的那些風言風語……」
他面色頓了下:「都是江太妃讓人放出去的。」
謝郁維聞言,只冷笑了聲,他眼中的不耐再沒有半分掩飾,沉聲道:「派人,將太妃手底下那幾個不聽話的東西拿住。」
「務必在今夜宮中宴席結束前,把人押送過來。」
說話的官員心頭一抖,當即應聲道:「是。」
謝郁維抬眸掃了下身後的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