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之前雖然要求兒子按著規矩選秀,但是最後卻也並沒有對兒子選秀沒選幾個妃嬪的事兒生氣發話。
倒是在太上皇后提起這次給公主選聘女官時,說到其中有已經故去的榮國公之孫女賈氏引起了太上皇的興趣。太上皇當年也是能策馬彎弓的,榮國公亦是他曾經倚重過的武官,這時候聽到舊臣的孫女入宮參選後倒是來了興致,還親自看了元春的試卷。
「倒是一片忠愛之詞,就是到底年紀還小,讀的書不夠多也不夠深」,太上皇之前每年殿試之時都是親自御覽堪為三甲的進士文章的,如今按著這個規矩瞧了元春的文章,倒是先挑了挑毛病。
太上皇后笑了笑,當初文虹公主幾個選師傅的時候,是恰好有年高的翰林可入宮教導公主,選女官的時候便沒有這次這麼精心,如今這些女子就算是有才大多也應在詩詞上,做這些文章的功夫自然是淺了些,「才這個年紀已經是不錯了,這些文章都是給翰林們批過的,陛下看上面的評語,也都是說不錯呢。」
太上皇倒是也只說說,評完了文章就問太上皇后,「這賈氏今年多大年紀,我想著仿佛應是是及笄上下的小女孩兒,怎的就進宮參選了?」
自從兒子登基之後,太上皇后便不大關注宮外的事兒了,被太上皇這麼一問也只遲疑地說道,「仿佛是說那孩子的哥哥剛金榜題名得了進士出身,那家裡感念皇恩才送女入宮。」
見太上皇后說的都是體面的話兒,太上皇撫了撫鬍鬚,這榮國公府是兩代公府,縱使是這代承爵的子弟不成樣子只承襲了一等將軍的爵位,到底是世代勛貴武將世家,如今不只是子弟中出了個進士,家裡的女孩兒也是如此出息,倒是有些意趣。
瞥一眼邊上候著的趙太監,太上皇發話問他,「他家裡也有適齡的孩子,亦可入宮為皇子伴讀的?」
趙太監躬身一禮,也是思索片刻後才回道,「仿佛是有個小哥兒,可是年紀上應是比大皇子和二皇子都小,就連三皇子也應該比那個哥兒大些。」
「那倒是小了些,不過三皇子倒是也不急著進學,轉過年去再說罷」,聽到趙太監說賈家確實是有個哥兒只是年紀太小,太上皇也是有些遺憾,不過他有這個施恩的念頭便已經是難得,不成便也放下不提了。
第71章
太上皇想擇賈家子為皇子伴讀的話只在宮闈內傳過一次,御前的宮人們也不敢把宮禁之語透出去,賈家裡自然不知曉這件事兒。只是元春被選為女秀才襄助女尚書們給公主讀書授課的事兒已成定局,元春還家時亦有宮內的太監來賈府宣旨。
宮內這次給公主選了三位女尚書五位女秀才,女尚書為公主師傅教導公主,女秀才則從旁襄助亦有引導規勸公主之權責,可被稱為半師。這些女子大多應了張典正的話,基本都是南人為主,因而李婉澄按著規矩給了這些人探親假,待到所有人都銷假之後,才正式給公主在蘭芝殿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