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漸息,案上佛像,恢復無知無覺。
金鐘開,一身緇衣的金蟬子緩緩起身,行至黛玉身邊,扶她起來,從容道:「萬物終生,絕不止是軟肋!你我,也非不自量力!」
黛玉勉力調勻氣息,整理衣衫,眸光閃動,輕聲道:「大師,想不想下山一趟?」
金蟬子點頭:「正有此意!」
靈山上,絢爛的焰火仍在繼續,鳳凰引領百鳥,輕歌曼舞。
黛玉與金蟬子,並肩下了靈山,駕雲向東行出數百里。
月色初升時,至一城池。
森森月影下,不過看得一眼,金蟬子低眉念佛不止,黛玉轉身惻然落淚。
原來,這城中妖氣衝天,似已無一個活人。
黛玉低聲道:「二百年前,我曾請二郎真君到此地託夢,警告他們妖魔將至,卻不知有多少人逃得性命?」
金蟬子道:「大鵬吃人,不過一夕之間,只怕大多數人放不下眼前安樂,正躊躇未行之際,已進了妖口。」
兩人一前一後,進了城去。
遍地妖邪,滿城冤魂。
金蟬子低眉念經,開始超度枉死之魂。
守門的四隻狼精靈,呼呼喝喝衝上來,要打殺這大膽的和尚。
黛玉拔出玉簪劍,駕雲而至,劍影紛飛,狼血潑灑,登時了帳。
城頭虎都管瞧見,一揮手,白蟒為弓,火箭四射。
黛玉並不停步,玉簪劍暴漲三丈,疾如旋風,火箭遇風四散,將周邊妖邪點燃無數。
熊怪、狐精、蟒妖厲聲怪叫,向著二人撲咬不止。
黛玉一劍在前,萬妖莫能近身;金蟬子慈眉低垂,腳下未曾停得一步。
兩人配合默契,誦經聲徐徐,沿途冤魂得以超脫,化作縷縷白煙,跟著金蟬子的一縷靈光,飄然而去。
城外清得大半,黛玉掠上城頭,向眾妖喝道:「我們今日前來,只為超度冤魂,汝等若再擋路,休怪劍下無情!」
虎都管低吼幾聲,迎著雪亮劍光,奔上來幾步,又轉身溜了,眾妖沒了監督,立時四散奔逃。
黛玉推開城門,迎金蟬子進來。
城中街道空空蕩蕩,被咬掉頭的婦人,倚在屋檐下,哀哀摸索丟掉的嬰孩;被吃得只剩一截脊骨的漢子,翻翻滾滾,想要擊打吃掉他的仇人。
顫巍巍的老者,提著腐朽不堪的拐杖,一路敲敲打打,尋覓著被妖魔占去的家門;血氣方剛的少年將軍,提著三尺劍,揮舞不休,死後還想守護家園。
官家小姐,青樓花魁,當壚賣酒女,初次進城的村姑……魂靈相扶相持,哀哭不休,有奔逃的妖怪路過,她們現出尖利的指甲,想要從仇人身上討還一點兒血債!
可惜,相比凶神惡煞的妖獸,死掉的凡人,也不過化作輕飄飄的遊魂,一陣夜風吹過,便身不由己地化成碎片。
他們這些慘相與微不足道的反擊,平日裡不過為妖魔增加笑談而已。
黛玉握緊手中劍,但清了這些妖怪後,平白少了一難,不知又有哪個國家要遭殃?
她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兇手奔逃。
金蟬子在街中心坐下,於滿城妖風腥臭中,清聲念誦往生咒。
猙獰的幽魂,一點點恢復祥和;殘缺的魂體,一點點補全。
母親抱著孩子,漢子找到了新婚的妻子,壯者扶著老者,窮人挨著富人,女孩們相偎相依,一起向金蟬子磕頭,哭哭啼啼,扶老攜幼望酆都而去。
佛者眼角,流下一滴淚,口中依然念誦不絕。
女子凜然,持劍立於他身側,有不識相的妖獸上來挑釁,便一劍揮做兩段。
街道上,血腥味愈濃,卻有一股清氣,始終籠罩著街道中心,又引著超脫了的魂靈,前往往生彼岸。
黛玉站在金蟬子身旁,忽聞到一股熟悉的妖氣。
抬頭望去,天際翻滾的雲層中,懸浮著一片鋪天蓋地的妖雲。
此情此景,熟悉得可怕。
一道冷漠的聲音道:「何方神聖?竟敢犯我獅駝國?」
第36章
黛玉仰天望去,只見撲撒撒兩扇羽翼遮了天日,血淋淋一張大口迎風便吸。
霎時,天地昏暗,城牆傾塌,飛沙走石,眾妖獸大叫:「大王!饒命!」
卻哪裡來得及,呼剌剌一股腦被捲入空中,填了那妖鵬之口。
黛玉施展開定身之法,護住自己與金蟬子,金蟬子穩坐街心,依然誦經不止,對這駭人場面似乎全未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