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忽然輕「咦」了一聲,追問道:「曹丞相,你當真刺殺過董卓?」
自現身以來,這位美麗的諸葛夫人還是首次與他對話,曹操一昂頭,回答得自信飛揚:「當然!」
寶釵低聲喃喃:「不應該啊!這到底是演義還是歷史?」
她又轉向劉備:「主公,您當年與雲長、翼德實際桃園結義過否?」
這問題有些奇怪,但劉備還是答得耐心溫和:「自然,我兄弟三人立誓同生共死,相互扶持至今,此心不滅!」
眾人皆不解她這兩句問話,唯有湘雲睜大了眼睛,她也明白哪裡不對勁兒了。
湖上雷聲似乎遠了些,卻更密,閃電也更亮。
書冊翻動仍在繼續,接下來這一章仍與曹操有關,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
也提到了孫堅兵敗,關公溫酒斬華雄。
寶釵冷眼旁觀,見劉備、曹操、孫策三個親歷者皆無異議,只流露出或懷念、或追思、或懊悔的神情。
顯然,這些事也是這個世界發生過的了。
與她後世讀過的史書不同,這個世界的走向大部分順著演義脈絡。
她與湘雲對視一眼,默默走至亭旁站定。
她們回到的不是一千多年前的歷史,竟是全新的書中時空。
可有些情節,與演義也是對不上的。
眼見得書頁仍在緩緩翻動,要說到他屠徐州故事,曹操不耐煩起來:「既然是神書,就多顯現些未來故事,老翻過去做什麼?」
劉備道:「丞相難道還不明白嗎?神書在指點你莫忘扶漢初衷,不要再倒行逆施呢!」
那書冊上下晃了晃,似乎在點頭。
曹操本想翻個白眼,瞥見荀彧憂鬱的眼神,便只是轉過身,冷哼一聲。
他迫切想知道篡魏的是誰,一直耐心等著書向後翻頁。
在屠徐州後,書頁確實開始瘋狂翻動了,但停在一章:關雲長敗走麥城!
聽名字就知道講不到篡魏,曹操只能在心底跺腳發急。
此章是未發生之事,人名亦未塗抹。
周瑜低咳一聲,不露聲色地將孫策與劉備隔開。
雷聲又變得大了,一道響雷幾乎就在眾人頭頂乍開,火花四濺,卻似有一道透明的罩子,將危險隔絕開。
孫策仰望亭頂,驚道:「怎麼深秋季節這麼多的驚雷?」
曹操忙著猜測篡魏者,順口:「必是江東要遭天譴......」
花未落,他肚子上就著了孫策一拳。
若不是荀彧扶著,曹操險些跌進湖裡,他身上藍光大閃,一時晃得周圍人眼暈。
諸葛亮剛看了一眼,就不著痕跡地隔絕了孫策看向劉備的視線:這些帶著藍光的人,竟是能夠互相傷害的,得將主公護好了。
可惜只得荊州一地,三國鼎立之勢未定,否則正好趁此機會殺了曹操。主公劍法不錯,應能殺得過曹孟德罷!
周瑜鳳眼微眯,也開始推演操作可能性。
也許,憑孫策一人武力,甚至能一舉滅了曹操、劉備二人!
孫策的目光,卻被書頁內容牢牢吸引住了,並沒有立時發現自己的戰力優勢。
這一章的開頭,就是糜芳與傅士仁起了異心,投降孫權。
孫策低聲問周瑜:「這裡說荊州已被東吳所得,倒是好事,可為何兩人降的是仲謀?」
周瑜向其微微搖頭,示意不要多言。
劉備握拳,手背上青筋亂迸,顯然憤怒至極:「賊子安敢.......」
諸葛亮透過虛空輕拍他的手背:「主公,一切還未發生,也不會發生!」
曹操捂著肚子站穩,其實肚子倒不甚痛,只覺得眼前發黑,就像做噩夢將醒未醒時的樣子。
他一邊繼續看書,一邊試探著向亭外踱步,預備若再有生命之危,便立時躲出亭子。
他還不忘悄悄在袖底拉著荀彧,內政後勤一把手暫未找到可替換者,可不能失了文若,大不了回去賭咒發誓不篡漢就是了。
書中講到孫權派使者求曹操夾攻雲長,又說關羽在攻樊城,下一段直接稱曹操為魏王。
魏王?!賭咒發誓看來也沒用了!
曹操悻悻鬆開荀彧的袖子。
之前猜測成真,荀彧心死如灰,他木然走至亭邊,站在立曹操最遠的地方。
寶釵、湘雲小心地給他讓出空間。
亭中一片死寂,劉備雙眼發紅,站了起來,一眨不眨地看著書上的字,絕不錯過一個字。
讀到關羽得知失荊州,箭創崩裂,昏絕於地,醒來第一反應是:「有何面目見兄長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