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炬鼓掌:「說得好!」
朱翊鈞收了劍,眨眼間就蹦到了他們跟前:「再誇我兩句,我愛聽。」
陳炬遞過手帕給他擦汗:「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朱翊鈞轉頭看向王安:「你呢,要不要誇我兩句?」
王安想了想說:「陌上誰家少年,足風流。」
朱翊鈞把手裡的七星劍拋給他:「是年少。」
王安笑道:「殿下知道的,我向來書讀得不好。」
「別謙虛,內書堂的先生還誇你呢。」
朱翊鈞小的時候,馮保、陳炬和王安三個人時常哄著他背詩,王安總是自覺扮演對照組,以顯示小皇孫的天資不凡。
朱翊鈞也的確早慧,他很早就知道,王安是故意裝笨逗他開心。
王安恭恭敬敬捧著他的劍:「這可是先帝所賜,於尚方寶劍無異。」
朱翊鈞說:「那你把它供起來吧。」
「誒!是得好好供起來。」
朱翊鈞大步走向殿內:「我要沐浴更衣,用早膳!」
「……」
今天天氣很好,艷陽高照,秋高氣爽。朱翊鈞倚在窗邊看書,看的《大學衍義》,陳炬便向他提起另一部書——《大學衍義補》。
要講《大學衍義補》自然要講到本書的作者丘濬,陳炬稱丘閣老是他最敬重的人。
朱翊鈞笑道:「我想起在李閣老府上吃的閣老餅。」
陳炬繼續說道:「文莊公生於永樂年間,歷事景泰、天順、成化、弘治四朝。三歲識字,七歲作詩,是瓊州府有名的神童。父親早亡,自幼家貧,步行數百里路借書,必定將書借到才罷休。」
「我知道,弘治皇帝親筆御賜『理學名臣』。」
陳炬平日活兒幹得多,話卻不多,但說起偶像丘濬卻滔滔不絕。他說起丘濬七歲寫的那首《五指山》:「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中原。我最喜歡這一句,筆力千鈞,志存高遠。」
朱翊鈞說道:「七歲就能寫出這樣的詩句,難怪被稱作神童。」
「《大學衍義補》是文莊公經世治國思想集大成者之作,我常常細讀,受益匪淺。你與雙林(馮保)關於白銀、大明通寶和大明寶鈔的討論,在《大學衍義補》中就有過分析。」
「此作一百六十卷﹐分《正朝廷》﹑《正百官》﹑《固邦本》﹑《制國用》﹑《明禮樂》﹑《秩祭祀》﹑《崇教化》﹑《備規制》﹑《慎刑憲》﹑《嚴武備》﹑《馭夷狄》﹑《成功化》十二章,內容包羅萬象,殿下若能通讀,一定能從中收穫頗多。」
「好!」朱翊鈞欣然接受了他的推薦,「我一定認真讀。」
陳炬又道:「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機會能重新刊印此書。」
馮保在一旁插了句嘴:「一百六十卷,重新刊印,這可是個大工程。」
朱翊鈞卻說道:「等我讀完,若它真有你說的那麼好,將來,我就和你一起完成這個心愿。」
陳炬沒想到他會這麼說,愣了好久,心中萬分感動:「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