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聽後,又去看馮保:「大伴以為如何?」
這方法就是馮保透露給殷正茂的,他當然沒什麼意見:「聽起來似乎不錯,不如讓殷尚書回去製作些樣品來瞧瞧。」
朱翊鈞也覺得可行,便點點頭:「行,就依大伴所說,先做些來瞧瞧。」
大明在金線、金絲、金粉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用特殊材料製作鈔紙,再織以金銀線,使其融入其中,從南京調幾個雲錦織工,與印抄局的工匠商討鑽研,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給朱翊鈞一個滿意的結果。
工作吩咐下去,朱翊鈞只要一個他滿意的結果,並不會事無巨細的過問,一來,國事繁多,他經歷有限。二來,要給予大臣足夠信任,人家才好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
張居正教過他,用人不疑。
大臣們頗為不解,無論是前朝,還是大明建立至今的經驗都已經證實了,寶鈔就是一堆廢紙,老百姓不認,朝廷也不當回事。大明以前之所以使用包抄,乃是因為金、銀、銅等稀有金屬礦產稀缺。如今,隨著福建月港、和廈門港先後開放海禁,民間商船頻繁往來,大量白銀流入大明,老百姓也完全可以用白銀進行貨物買賣,也就沒有必要在大明寶鈔上花太多心思。
畢竟老百姓也不認這個,就跟「一條鞭法」一樣,想要全國推行,舉步維艱。
朱翊鈞把奏疏遞給馮保:「這些大明朝的重臣,身居高位,比我這個皇帝,還不清楚民間疾苦。」
馮保看後,其實也能理解這些大臣的短見,畢竟受時代所限,幾乎沒有經濟學常識,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卻不知白銀流入,加劇通貨膨脹,貨幣政策崩盤,將會給大明王朝帶來怎樣災難性的後果。
「陛下,物以稀為貴,正因為大量流入,其本身價值劇烈波動,體重而價低,在民間買賣日益活躍的當下,更不利於巨額支付。」
言下之意,想要大力發展經濟,貨幣改革勢在必行。
況且,大明並非徹底放棄銀本位,而是依託白銀的信用制度發行紙幣。
還有一個好處,馮保沒有明說,他側面暗示了朱翊鈞:「如今,不僅民間商船頻繁遠赴海外,遼東、大同的馬市也日益繁榮。蒙古人、女真人依賴大明的日常物資,南洋、西洋也離不開大明的絲綢、瓷器。」
「朝廷限制白銀流入,為了方便,時間一長,他們也會選擇用大明寶鈔進行結算。」
在國際貿易中使用本幣結算,控制風險、降低成本、利益最大化,所帶來的好處,兩隻手數不完。
朱翊鈞點點頭,表示他說的自己都明白:「大伴用棋子給我舉的例子,我現在還記得。」
對於那些捕風捉影,聞風而劾,或是關心自己私生活的大臣,朱翊鈞一般懶得搭理,留中不發了事,對於認真探討政務的大臣,他的批覆一向及時,並且有理有據把事情講清楚。
若還有人反對,或是拿祖制跟他掰扯,不是迂腐就是有私心,無論哪種情況,都說明此人不再適合出現在朝會上。年底考核大概率不合格。
張居正的改革在許多大臣眼中,就已經非常大膽,得罪了不少既得利益者。
他的學生,大明天子更加激進,什麼既得利益者,他連祖制都不放在眼裡,還會怕什麼世家大族、地主豪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