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所軍營里,兵將們早就出發去塞北了,留下一千兵卒,由一個姓孫的指揮僉事帶著十個百戶一起統領。
李二爺爺認識其中一個百戶周二橫,到了集合地就扔下眾人先去打探消息了。
這時候,其餘村屯幾乎也到了大半,一千多人湊在一起,雞飛狗跳,吵鬧的厲害。
小孩子不知道人間疾苦,本來還睡眼惺忪,突然發現如此熱鬧就忍不住淘氣起來,這裡鑽那裡竄,不時有找不到爹娘而大哭的,也有老娘扯著孩子耳朵大罵的。
唐甜恨不得把耳朵塞上,實在被吵的腦瓜子嗡嗡。但回身看見自家二哥也是蠢蠢欲動,她趕緊把二哥塞進爬犁棚子,給了他一把瓜子。
於是,貪吃的唐海立刻同瓜子奮鬥去了,顧不上外邊的熱鬧。
幸好,李二爺爺很快就回來了。
朝中有人好辦事,任何時候這話都適用。
因為周百戶幫忙,唐家堡眾人被安排在隊伍中間位置。這個位置不至於太靠前,被兵卒們經常使喚幹活兒,也不至於太靠後,發生危險時候被捨棄。
可以說是,進退皆宜。
眾人因為這麼一點點的優待,心裡忐忑也打消了很多。
待得天色徹底亮起來的時候,十二村屯終於聚齊了。
有總旗帶人點名,每村的村長負責按手印,萬一路上有誰逃跑了,村長要被降罪。
不必說,唐家堡的負責人就是李二爺爺了。
一番折騰又是大半個時辰,待得隊伍出發時候,眾人都凍的發抖,最後一點兒傷心也不見了。
一千兵卒,兩千百姓,連同帶著的物資,隊伍像一條長蛇蜿蜒在土路上。
不知道什麼時候,天空又落了雪,讓所有人都自覺縮了脖子。
路過泰來縣的時候,縣令帶人等在城門外,同孫指揮使客氣了一番,送了一些乾糧用物,算是一番心意。
其餘村屯百姓,但凡城裡有親朋的,也得了個告別的機會。
讓唐甜沒想到的是,廖掌柜居然又找了過來,拎著一個沉甸甸的背簍。簍子裡是滿滿的粗面饅頭!
李秋霜感激壞了,一直行禮道謝。
廖掌柜趕緊擺手,囑咐道,「唐嫂子不用客套,我同你們一家也認識這麼久,賣了不少東西給你們家。如今你們要去塞北,我送點兒乾糧過來是應該的。」
說罷,他拍拍唐甜的皮帽子,又笑道,「唐姑娘,我總覺得你這丫頭不一般。都說塞北苦寒,但那是對於旁人,想必你絕對不會害怕。我等著你功成名就,衣錦還鄉!」
唐甜站在車轅上,正色還禮,「廖伯伯,多謝你。我一定會證明,你沒看走眼。」
廖掌柜哈哈笑,末了點點帶來的背簍,眨了眨眼睛……
北風呼嘯,落雪更急了,隊伍走出了一個多時辰,所有人都變成了雪人一般。
李二爺爺瞧著前邊隊伍沒有停下的意思,就吆喝村里人。
「今日剛開始趕路,怕是中午不能歇息了,總要等到天黑才找地方紮營。大伙兒帶著乾糧,找機會啃幾口,別餓著肚子,不扛凍。」
村里人紛紛應聲,翻出了谷糠餅子,有一口沒一口的啃著。
唐甜打開廖掌柜送來的背簍,往下翻了翻,不出意料,只有上邊七八個是粗面饅頭,底下藏著的都是白胖的肉包子。
她沉默了一下,壓下心裡的感動,然後借著大氅遮擋,分了李二爺爺兩個,又給娘親和哥哥送了幾個。
李二爺爺哪裡捨得吃啊,這可是白麵包子啊,雖然不知道裡面什麼餡兒,但就是白菜蘿蔔的,也是家裡常年見不到的。
他想留給孫子吃,又怕被村里人看見,給唐家惹麻煩。
一時間,老頭兒真是糾結極了!
第63章 一頓不吃餓得慌
天不亮就起來折騰,遷徙隊伍一直走到太陽落到西山頭才算停下。
算起來,眾人一口氣走了四個多時辰。
像唐家這種有馬爬犁的還好,那些推獨輪車,甚至挑膽子的人家就慘了,接到紮營的命令,大半人倒在雪地上,累的說話都張不開嘴。
而家裡的女人們這時候,就體現出了超強的毅力,努力支撐著酸疼的雙腿,跑去旁邊的樹林裡撿柴火,儘快點燃一堆篝火,老人孩子可以取暖,更可以燒點熱粥和熱水,讓全家都暖暖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