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哥和林先生去見封先生,帶兩罐子秋梨膏就好,劉院長那裡也要再補一罐子,總得給老爺子徹底調理好,以後才能持續為大哥保駕護航啊!
還有,以大哥過目不忘的本事,不一定要用兩年之後才能正式進入書院,說不得過幾個月,書院那些先生就忍不住了呢,偷偷破壞規則,想把大哥提前收入門下。
到時候,大哥就要準備拜師禮,最好是足夠新奇貴重。
大哥過目不忘是他的本事,但拜師禮體現的是家裡的實力和底氣!
唐甜找來找去,除了列印紙之外,庫房裡收的那些雜亂的中性筆和鋼筆好似都不適合拿出去,總不能再送果子蔬菜或者果醬吧。
她一邊犯愁一邊到處轉悠,居然還真發現一樣好東西。
重生前,她有次難得出基地辦事,在野外發現一株小小的茶樹苗,就順手扔到了空間裡。
如今這茶樹躲在果樹林中間,已經偷偷長的大陶碗那麼粗了,枝葉繁茂,瞧著葉片都像翡翠一般發著光,味道肯定錯不了。
只不過,她不會炒茶啊。而墨池府也不產茶葉,沒有茶農……
第215章 家有喜事,必須喝二兩!
唐家堡那邊,李二爺爺閒著無事,背著手在村里四處轉悠,遇見村人從田裡回來閒話兒幾句。
「田裡怎麼樣,瞧著墒情夠種莊稼了?」
「夠了,夠了!」村人很是高興,應道,「這邊冬天雪大,春天雪化了,田裡夠濕潤,種地簡直太方便了。可不像咱們原來那地方,春天不下雨就下不了種子,只能幹著急。」
李二爺爺也是笑著點頭,「這邊田裡都黑黝黝的,地力肯定也好。只不過之前荒廢了一段時日,咱們這一年免不得要多拔草啊!」
「哈哈,二叔,只要秋天能豐收,別說偶爾拔拔草,就是整日讓我住地里,我都不怕。」
「行,大伙兒不偷懶就成。你秋霜嫂子在軍鎮已經開始賣豆腐了,過一陣子肯定也要在墨池府賣豆腐。大伙兒把田裡活計忙完,就都進城去,一日多賺個二三十文錢,等秋日時候,咱們就能家家娶媳婦兒嫁閨女,修房子糧滿倉了!」
他們兩人說的高興,正好唐三奶奶出來抱柴火,李二爺爺幫了一把,問道,「拴柱兒和大娃呢,這活計怎麼你自己干?」
唐三奶奶笑呵呵,應道,「我惦記海哥兒在軍鎮,讓他們跟車去看看,晚上就回來了。秋霜在府城,我總得多替她操心幾分。」
「對,對,海哥兒這小子也出息了。自己在軍鎮好幾日了,居然沒跑回來。」
李二爺爺應道,「晚上我也來聽聽,看看大娃他們怎麼說。周家人不錯,估計也不能對唐海哪裡不好。」
正說著話呢,李老四就趕車帶著幾個村人回來了,這可讓大伙兒高興壞了,紛紛迎上去。
李老四跳下車就開始報喜,「爹,三伯娘!那個麓山書院,就是咱們塞北最好的那個書院,買了秋霜姐的豆腐,要用來招待南邊來的貴客呢!
「川哥兒因為這個見到了書院的院長,求了一個藏書樓雜役的活計。雖說不是學子,但只要進了書院,以川哥兒的刻苦,總能找到機會拜個先生為師!秋霜姐讓我回來同您說一聲,省得您惦記!」
「哎呀,當真嗎?這可真是大好事!」李二爺爺高興壞了。
「川哥兒那孩子就愛讀書,這以後可有讀不完的書了。還有豆腐生意有了書院幫忙揚名,以後生意肯定火爆!」
唐三奶奶也是笑的合不攏嘴,替李秋霜母子高興。
其餘村人惦記家裡人,說了幾句話就趕緊回家去了。
李老四瞧著沒有外人了,才低聲同老爹和唐三奶奶說了內情。
二老簡直是喜上加喜,唐川被眾多先生爭搶,以後前程就不用費心了。可以說,他如今已經踏上了青雲路!
李老四生怕他們張揚,一直囑咐。
「學院有規矩,傳揚出去,川哥兒怕是要被人嫉妒坑害。一定不要同外人說,咱們自家人知道就成。」
「臭小子,這話還用你囑咐啊!村里誰家一畝地多打了兩斗糧食還招人眼紅呢,更何況是這樣的大好事!誰往外說,就是傻子!」李二爺爺拍了兒子一巴掌,嘴上罵著,臉上卻笑得合不攏嘴。
唐三奶奶也是點頭,應道,「村里我和你爹知道就成了,旁人都不告訴。你也嘴巴嚴一點兒!」
「知道了,三伯娘!」李老四呵呵笑,趕緊卸了馬車,照管好馬匹才更老爹回了家。
李家院子裡,老太太找不到老頭,忍不住抱怨,「整日往外跑,也不著家!不知道的,還以為村里每年給他多少工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