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你這牛車可否拉人拉貨?」一個老太太小跑著到了牛車跟前,笑眯眯地問,露出掉了牙的牙齦。
林筠初看路口堆積的幾袋貨物還有竹編的籠子裝著撲騰的雞,應道:「拉的,你們要到哪裡去?」
「去千糧村,這路錢怎麼算?」
「每二里路每人一文錢,貨物超一百斤加收一文,按人頭算,也是每二里路一文。超一里不足二里按二里算,不超過一里路的,上車收一文。小孩低於三尺的不收錢。」
「那行,不貴,這裡到千糧村十里路,我們四個人,有一個孩子不足三尺,貨物不夠一百斤,所以要給十五文,對吧?」
林筠初:「大娘算數不錯呀。」
老太太咧嘴一笑:「還成還成,也就能算算這些東西了,多了也就算不清楚了。」
林筠初將牛車停在路口,下車幫忙將貨物抬上車,請幾個人坐好才揚起鞭子趕起車來。
「大娘,這大熱天的又不逢年過節,路過的車子也少,怎麼帶了這麼多東西出來,這裡離千糧村可不近呀。」林筠初趕著車感覺無聊,主動牽起話題來。
「道理都懂,這不是想碰碰運氣嘛,還好遇上了你,要不然我們可得走過去了,就是辛苦些。我的大外孫女前天剛剛生了孩子,聽說生得白白胖胖的可喜人,我得給她送些東西補補身子,順便看看我的曾孫。」
老太太拍拍雞籠:「這些老母雞我可養了幾年了,給我大孫女兒煲湯喝,她指定喜歡,這山上的野果呀,山貨呀,她都愛吃,小時候年年來我這裡找這些吃的。」
老太太大概真的很喜歡她的大外孫女,說起來眼睛都笑成了一條縫。
「那可真是大好事,恭喜大娘喜得曾孫呀,她們有你這樣的祖母定然是福澤連綿,生活美滿。」
「哎呀,同喜同喜呀。」
老太太得了祝福,更開心了,笑呵呵地停不下來。
一路拉著家常,牛車很快就進入了千糧村的範圍,林筠初看著比榕樹村還要大上幾倍的耕地面積,而房子數量和榕樹村相差無幾的千糧村,驚嘆:「難怪叫千糧村,這麼多的地,一年的收成能吃上幾年吧。」
「可不是,當初我閨女就是看這田地多才讓大外孫女嫁過來的,孫女夫家人好,這些年沒少帶著孫女來看我,這孝心,數一數二的。」
老太太拍拍膝蓋,談起孫女和孫胥來,眼裡都是驕傲。
「那是挺好。」林筠初點頭,「進村了,是哪戶人家,該怎麼走,我給你送到家門口去。」
「那感情好,就前面那棵枇杷樹那裡,門前有個花圃的那戶人家。」老太太往常坐車,人家都只送到村口,本以為林筠初也是,正想叫她幫忙送進村呢,沒想到林筠初自己先開了口。
「好,準備到了,小朋友不要著急啊,車停穩了才能下,要不然得摔了。」林筠初抖抖繩子,放慢了速度。
車子停穩,三個小孩下了車,嘰嘰喳喳地就跑進屋,不多時幾個大人跟著出來了。
親戚見面,免不了一陣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