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頁(1 / 2)

「老百姓看病難,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夫不夠,大夫緊缺以至於他們收費高,收費高百姓就越發看不起病,這是惡性循環。所以,單單我去開一間醫館,哪怕我分文不收,也只是杯水車薪,依舊改變不了這個問題。」

趙錦兒很沮喪,她以為憑自己所學,在京城開一家醫館,就能發揮所長,幫助病人,可是聽了晉文帝那番話之後,才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

憑她一己之力,幾乎如蜉蝣想去撼動大海,弱小得可以忽略不計。

秦慕修低頭思考半晌,「百姓看病難的問題,若想從源頭解決,還是要增加東秦現有的大夫,大夫一旦多了起來,老百姓看病總歸是要方便一些的。」

「怎麼增加呢?」

這正是趙錦兒頭疼的問題。

自古以來,想要學醫,要麼就是家族世代相傳,要麼就是拜師學藝,上一代醫者,全憑日常朝夕相處,將自己的醫術,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傳給下一代。

而學醫的過程,短則三五年,多則十來年,漫長而艱辛。

這期間,學徒更是一點收入都不會有,只能靠著給師父打下手混口吃的。

有條件這樣去學醫的家庭,不願意讓孩子吃這麼久的苦,貧困的家庭,更不可能把孩子耽誤這麼多年不掙錢。

這就是大夫少的緣故。

趙錦兒自己,也是因為極有天賦,加極有興趣,小時候跟著父親打下了基礎,長大後又遇到了鬼醫手札這種好東西,還有秦慕修不厭其煩地陪她啃醫書,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其他人,哪裡會有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呢?

秦慕修問道,「你看呀,再貧苦的人家,只要孩子有念書的勁頭,家裡砸鍋賣鐵也會支持,為什麼呢?」

趙錦兒歪頭想想,「因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啊!書只要念出來了,加官進爵不在話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秦慕修忍不住笑道,「書沒白讀,小嘴兒一套一套的。既然書念出來了,就能有出息,那如果醫學出來了,也能得到朝廷的認可,經過考核,像秀才那樣發放餉銀,你說會不會就有人願意送孩子學醫了?」

趙錦兒點頭,「是這麼個理兒。」

「那現在如果朝廷出資,就像辦學堂那樣,辦醫堂,讓想學醫的人上學堂一樣上醫堂來學習,你覺得可行嗎?」

趙錦兒眼睛一亮,「可行啊!怎麼不可行!只要皇上一句話,這事兒就能辦成!」

「想讓皇上說這句話,得有萬全的準備和計劃方案,讓皇上也覺得可行,才行。」

慕懿剛剛上位,年紀小不說,既不是嫡又不是長,其實有很多人暗搓搓地反對,尤其是與龐家和皇后母族站在一列的,表面上不敢忤逆晉文帝,背地裡卻沒少為端王和景王鳴不平。

想改變這種局面,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慕懿的聲譽,讓他得到百姓的愛戴。

而改善全國醫療這種盛舉,只要成功,老百姓能不愛戴嗎?

秦慕修決定借這件事,讓慕懿在全東秦的百姓面前,露個臉。

當即就去與他商議此事。

慕懿略思考一番,就明白了秦慕修的深謀遠慮,「老師這個提議實在是個好提議,興辦醫堂,可以為東秦批量培養專業、穩定的大夫,一定可以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的困難。只是……」

慕懿嘆口氣,「這幾年匈奴幾番進犯,朝廷不斷擴張軍隊,軍費陡增,前年又有不少州郡遭了水災,賑災也花了不少銀子,父皇愛民,不肯增加徭稅,國庫現在空虛得很;而且,就算朝廷咬牙出了這筆錢,又去哪裡找講學的老大夫呢?大夫與普通夫子又不一樣,個人有個人的絕活,一般都是代代相傳的絕學,整個家族靠這個絕學吃飯,誰又肯大公無私的教給旁人?民間都有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俗言……」

這個問題,來之前秦慕修就想過了。

「你看你錦兒姐能不能做醫堂的師父?」

慕懿喜出望外,「錦兒姐姐願意嗎?」

「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用所學幫助更多的病人,與其自己給人看病,不如教會更多人看病的本事。」

「錦兒姐在泉州和京城都已經小有名氣,她若肯,此事成了一半。」

秦慕修又道,「如果鬼醫也能在醫堂坐鎮,你覺得能成幾成?」

慕懿已經激動了,「如果鬼醫也能來坐鎮,那就全成了!」

「你是知道鬼醫老人家和你錦兒姐的關係的,你禮賢下士,親自去把興辦醫堂、造福百姓的想法與鬼醫老人家詳細聊聊,說不定他會同意。」

最新小说: 戀綜,但在修真界 逃亡綜藝,我擁有武俠系統 我那被迫上進的大院生活 無限讀檔的我總被太子殿下讀心 阿姐 攝政王家的嬌嬌又出逃了[重生] 探花郎家的屠戶小娘子 我在男頻文當迷人菟絲花 小通房她又嬌又甜 末世,我靠百億物資收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