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晴光幫她整理冰箱,邊收拾邊說:「過幾天兒童節,我媽說讓我們帶相亭和容容出去玩,她報銷。」
徐相悅聞言啊了聲,有些驚訝:「他們倆都初中了,還過兒童節?難道不是過五四青年節?」
「估計就是找個理由讓他們去遊樂園,小孩都愛這些,你看你有沒有空,沒空的話我帶他們去也行。」葉晴光說完,將整理好的冰箱抽屜合上,將過期了的牛奶扔進垃圾桶。
徐相悅搖搖頭有些無奈的嘆口氣,嗯了聲。
她的家庭關係說簡單,又有些複雜,畢竟是重組家庭,而且是親生父母雙方都已經重組家庭,涉及的人太多了,可要是說複雜,其實也挺簡單的,因為兩邊都和和氣氣的,這些年也一直有來有往。
徐相悅的父親徐彬和母親謝溫玉當年是醫學院的校友,謝溫玉是徐彬差了好幾屆的小師妹,倆人談戀愛時,徐彬就已經參加臨床工作,就在容醫大一附院的肝膽外科。
謝溫玉畢業後去了三附院,在乳腺外科執業,都是外科系統的,結婚時還有人玩笑說這是強強聯合,兩個科室的聯姻。
但是她爸這個人,性格比較軟,對待工作和生活說好聽點叫隨遇而安,說難聽點就是想擺就擺,但是謝溫玉恰好相反,她非常上進,身體裡充滿了活力,人生目標一個接一個。
這樣的兩個人,一個懶惰,一個上進,時間一長,少不了發生爭執,一個覺得你這麼累幹嘛,另一個覺得你有資源都不會利用真踏馬有病。
爭執多了,感情就有了嫌隙,尤其是徐相悅出生後,又涉及到了教育孩子的問題,他們都很愛她,但又似乎不知道該怎麼樣更好的愛她。
徐彬希望她平安順遂,奉行快樂教育,帶她去玩,作業寫不寫都無所謂,快樂童年最重要,謝溫玉則希望她好好學習,以後才能有一個好工作好未來,於是給她安排各種補習班,甚至想辦法早早送她進小學。
補習班和去玩是衝突的,夫妻倆都覺得自己的安排才最好,才是對孩子負責,都不願意
改變自己的計劃,於是爭吵加劇。
後來長大,徐相悅想起這些事,覺得啼笑皆非的同時,又有些無語,他們那個時候,並沒有將她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當成他們各自理想的投射和延續。
為什麼會這樣,徐相悅覺得大概要追溯一下他們各自的成長經歷,她的祖母何慶枋教授,是一個年輕時比謝溫玉要強勢得多的女人,她的祖父堂堂一個病理學大教授,在家裡毫無話語權,家裡永遠是大事,永遠是妻子做主,他覺得不快樂,於是兒子成年後便火速結束二十年的婚姻。
徐彬的家庭環境就是這樣,母親強勢能幹,父親存在感很低,加上他們工作繁忙,給不了他多少關愛,卻又對他十分嚴厲,對他的成績有很高要求,有的人面對父母的高壓會蓄積能量試圖反抗,有的人則是接受一切,變成死火山,徐彬明顯是後者。
謝溫玉的人生和他截然相反,小城市普通家庭出身,從小看著父母起早貪黑掙錢養家,深知只有靠自己拼搏才能有更好的未來,不用父母催促,她自己就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
這樣的兩個人有了孩子,而且這孩子來得還不算容易,徐相悅出生時,謝溫玉年過三十,徐彬更是往四十歲奔了,加上當時政策因素,他們這輩子只會有這麼一個孩子,自然期望更大,都希望她能向著自己認為的更好的方向成長,出現分歧和爭吵無可避免。
所以在徐相悅十歲以前的記憶里,家並不只是溫暖的代名詞,它還是一個炸藥桶,是一座活火山,隨時有可能爆發戰爭。
後來有一段時間他們沒吵架,家裡特別太平,沒過多久,她就被問到那個經典問題,爸爸媽媽離婚,你要跟誰?
徐相悅可能是因為讀書比較早,小小年紀就想得多,知道父母要離婚,不像有些小孩那樣會哭鬧說爸爸媽媽不准離婚,而是直接回答:「我跟爸爸,那樣我就可以跟奶奶住了。」
大人一愣,她接著解釋:「你們肯定還會再結婚的,我們班有同學有新媽媽了,你們也一樣的,如果我跟奶奶住,你們比較方便一點。」
夫妻倆瞬間沉默,他們沒有想到徐相悅竟然會想到這些,偏偏他們又能感知到,她說的是真話。
但婚還是離了,愛的時候是真愛,不然徐相悅的名字怎麼來的,那是兩情相悅時愛的結晶,但現在過不到一起去了,也沒必要繼續勉強。
不過這事確實也成了他們心裡梗著的一根刺,後來每每想起,都會覺得對不起女兒。
離沒過多久,他們幾乎是前後腳分別再婚。
徐彬和自己曾經患者的遺孀走到一起,也就是葉晴光的媽媽,說是葉爸走後,作為一直和患者及家屬密切聯繫的主治醫生,徐彬在她走出喪夫痛苦的過程中,像朋友一樣給予了許多安慰和幫助,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感情。
謝溫玉是嫁給了自己的中學同學,對方離異,女兒跟著媽媽移居國外,但據說男方讀書時就她,一直沒說,倆人只做朋友,直到她離婚,既然雙方都單身了,自然很合適發展。
接著再過了一年,兩邊又是差不多時間添了新生兒,徐相悅喜提同父異母的弟弟徐相亭,和同母異父的妹妹沈月容。
這些事迄今已經過去十幾年,一對弟妹今年都十三歲了。
至於繼母章瀾纓帶過來的女兒葉晴光,從年齡上來說,是徐相悅的繼姐,在章瀾纓懷孕後,一併被何慶枋教授帶了回去。=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