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自幼習武身體健壯的人,怎麼會在短短几日之內就病逝了呢?
已經立下軍功,在軍中有一席之地的兄長也死的悄無聲息。
滿朝文武都看得出來,衛家的罪名並沒有落實,而衛家的成年男子卻一個接一個的死去。
只是在君王的意志下,即便有幾個忠正耿直的大臣出來說話,也改變不了結局。
曾經水戰無雙,立下赫赫戰功的衛家,轉眼之間就煙消雲散了,留下來的只有幾個尚未成年的孩子。
衛銘不知道父親臨死前是怎麼想的,但是母親病逝之前抓住他的手,告訴他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不能對梁帝心生怨懟,也不能忘了衛家的家傳所學,要記得重振衛家的聲名。
水軍是不要想了,衛銘哪怕學遍了家中傳下來的水戰兵法,也無法接觸到水軍的,就連祖輩留下來的關於戰船製造的圖紙,也只能留在書房的暗格里蒙塵。
靠著自己一身的武力,還有父親留下的稀薄的人情,衛銘在軍中也逐漸有了存在感。
他所鎮守的關卡在長河以北,一旦燕國發動攻勢,必然是最先捲入戰場的那一批。
衛銘不認為梁朝的軍隊比起燕國弱到哪裡,但是因為雲家勢大,梁帝必然不會也不敢給雲家太大的支持,而雲家呢,第一要務肯定是保存實力,也不會全心全意的和燕國打。
戰後,看著城牆上殘留的暗色的血跡,聽著從京城傳來的消息,衛銘再一次覺得有些悲哀。
被送去和親的公主是梁帝和皇后唯一的嫡女,可是年歲也太小了,還只是個孩子呢!
明明有勝算的戰爭,在梁帝和雲家的心思下打成這個樣子,已經讓人無話可說了。
只是,衛銘也做不了什麼,他連承諾將來有一天率領大軍將青寧公主從燕國接回來的資格都沒有。
後來燕國傳來了很多消息,尚且年幼的公主也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妖妃。
不過衛銘並不這麼認為,他對青寧公主的印象,還是那個一身華服卻顯得稚嫩而冷寂的孩子。
接下來的事情讓衛銘有一種目不暇接的感覺。
梁帝和雲家的矛盾驟然激化,而他也在燕國對梁朝的突襲中被俘,來到了燕國。
衛銘對梁朝的忠心有,但是對皇帝的忠心就聊勝於無了,再加上被擄到燕國的不僅有他,還有衛家僅剩的血脈。衛銘別無選擇。
幸運的是,燕王動手的速度極快,衛銘也不必與自己的舊主兵戎相見。
比起中原的戰事,燕王的目光放得更遠,他看向了茫茫無際的海洋。
出海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是對於衛銘來說卻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短則數月,長則數年的航行,讓衛銘的後半生至少有一半是在海上度過的。
也正是這一次次的航行,讓衛銘見識到了海外的風光。
風土人情各有不同的番邦在衛銘船隊之前並沒有什麼抵抗的能力,而每一次航行,衛銘總能發現一些新的東西。
肥沃的可以一年三熟的土地,盛產金銀的島嶼,能夠讓產量翻倍的種子……
當然了,還有給皇后帶回去的奇珍異寶。
衛銘最開始的時候,有些不敢去父兄的墓前,不管怎麼說他還是投靠了燕國,他擔心父親和兄長失望。
但是,漸漸的,衛銘的擔憂散去了。
從陛下統一中原到現在也有三十年的時間了,天下承平、五穀豐登,這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讓衛銘覺得答應投靠燕王應當是他這一生最正確的選擇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