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知為何,皇后娘娘反而她對我另眼相看了。
很久以後,我問過皇后娘娘,不對,那個時候我應該稱呼皇后娘娘為母后了。
「你不是這些孩子中能力最優秀的那個,但卻是最合適的選擇。」
「晏微,既然你想要以女子之身登臨帝位,那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你可以相信一部分男子,但是要永遠警惕,不要讓這些年的成果毀於一旦。」
我明白了母后的意思,父皇為了母后開心,一直是支持女子受教育,甚至入朝為官的。
但是,就像我的父母那樣,幾十年的時間並不能改變整個社會的想法,不僅有男子不希望女子去分他們的資源,甚至不少女子也心甘情願的待在家中以夫為天。
在一部分人的眼中,女子似乎天生就應該留在家裡相夫教子。
我也曾經見過,鄰家的一位姐姐明明學業出色,但是那份成績最後卻是嫁給一個出色的男子的資本,明明那個姐姐自己努力的話,最後的成就並不會比對方差。
對於女子地位的提升,這些年來反對者一直不少。
所以,下一代的皇帝如果是男子的話,哪怕不會直接廢除這些措施,但是絕對不可能像父皇這樣付出心力了。
就是因為這樣,我才要想盡辦法做到最好,拼盡一切力量去坐到那個位置上。
我好不容易從那樣的環境中逃脫出來,怎麼能夠容忍自己的後半生有可能回到之前的狀態呢?
所幸的是,母后注意到了這樣的問題,而父皇的眼中只有母后,他可以為了母后做任何事情。
應對這個問題,選擇一個合適的宗女作為繼承人,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法。
這些年來,雖然女子入朝為官,甚至受封爵位的事情不在少數,但是父皇打算立我為太女的事情還是在朝中掀起了波瀾。
我的親生父母都已經不在了,但是異母的兄弟姐妹還有不少。
那些人似乎認為我會對這些所謂的兄弟姐妹還存在親情,當然他們也許是想藉此向父皇和母后展示我的薄情。
但是沒有用的,父皇和母后不是會被那些小手段影響的人,我雷厲風行的處置了所有牽扯進來的人,母后反而非常高興。
我成了歷朝歷代第一個太女,入主東宮之後也開始協助父皇處理朝政了。
皇帝與太子的矛盾並沒有出現在我的身上,父皇放權放的很乾脆。
沒過兩年,等我熟悉朝堂的運轉之後,父皇就留我在京城監國,而帶著母后出去遊玩了,一出去就是幾個月的時間。
再後來,父皇和母后漸漸老去了。
先去世的是母后,時光對母后格外的寬容,不忍心在母后身上留下任何的痕跡。
母后去世的那天,正值暮春,一陣風吹來,滿樹的花紛紛落下。
正是因為我見過父皇對母后的感情,才擔心在母后去世之後父皇的狀態。
但是,奇異的是,在母后去世之後父皇並沒有表現出一副悲痛欲絕的樣子,他反而是迅速而果斷的處理了母后的身後事,然後將皇位傳給了我。
「晏微,你是個好孩子,接下來的路只有你自己了。」
父皇並沒有和我說太多,不過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相處了這麼些年,我發現在母后之外父皇幾乎不在乎任何人。
哪怕是治理天下,也不過是為了讓母后有一個舒適的環境罷了。
父皇對我的柔和,也只是因為母后的愛屋及烏。
但是,對比原來的家庭我也已經非常滿足了。
處理完這些事情後,父皇就在一個月夜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人世,他去陪伴母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