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道德底線抬的那麼高,說到底還是因為巨富,她屬實沒有必要去收斂別人的財富。
但她不會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別人,更不會去對別人實施道德評判。在這方面,寧安是一個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的人。
一人一統在時空局玩了兩天,寧安也做了情感清除,只留下記憶,這才重新打開任務面板,隨機選取小世界。
這次的小世界,名叫《精緻利己美人的躺贏人生》。
女主趙建蘭,生於1951年11月,是津市工具機廠鍋爐工趙大志和工具機廠食堂女工於曉紅的女兒,大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哥哥趙建國,生於1949年10月,下面有一個妹妹趙寧安,生於1953年9月,還有一個弟弟趙建華,生於1956年8月。
趙建蘭是個聰明的姑娘,從小,她就知道,想過好日子,就只能自己爭取,她長得好看,嘴又甜,哄得父母高興,給了她和大哥小弟差不多的待遇。比她的妹妹趙寧安好了無數倍。
她的人生可以說是一切順利,哪怕遇到困難和危機,也都很順利的解決了。
比如,1968年的上山下鄉。
1966年,動亂開始,大學停止招生,各行各業停工停產,無力招工,66、67、68三屆初、高中學生或滯留在學校,或滯留於社會,被稱為「老三屆」。解決這三屆學生的出路,刻不容緩。
1968年8月,津市專門成立了畢業生分配領導小組。
鬧騰了兩年多以後,津市絕大部分企業已經恢復生產需要招工,於是,分配小組就提出要「面向工礦、面向基層、面向農村」安排這三屆學生,並且在報紙上公布了分配方案,也公布了分配小組的工作地點。
這個分配方案在當時來說,是挺合理的。「工礦」指的是拖拉機廠等各個廠子,基層指的是下面的各級供銷社,農村就是指下鄉。當然了,前兩個只能安排少數人,最後一種才是大多數。
工作機會不多,但是有。
可惜,趙家的臥鳳雛都沒有把握住。沒一個找工作積極的。
1968年12月,領導人發出最高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於是,全國掀起了知青上山下鄉的熱潮,老三屆統一下鄉,被稱為「『老三屆』一片紅」。
津市此前制定的畢業生分配方案立刻作廢,響應號召,所有老三屆學生統統下鄉!
畢業生分配辦公室就地改成了上山下鄉辦公室。已經分配了工作的,可以主動放棄工作下鄉,也可以根據分配方案去上班。
別說,還真的有不少人放棄了分配方案,貼出「決心書」,表示堅決響應領袖號召,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趙建國就是個下鄉積極分子。
趙建蘭和他正好相反。
誰愛下鄉誰下,她反正不想去。於是,臨出發的那幾天,她藏起來了,連家都不回。
為了應付街道辦,為了自己的工作不受影響,膽小怕事的趙大志和於曉紅決定把趙寧安推出去。
為了把這事糊弄過去,他們甚至跑到派出所,給姐妹倆換了名字。這樣,趙寧安從老三變成了老二,被下鄉了。
第42章
精緻利己女主的對照組(2)
趙寧安走了以後,趙建蘭回來了,得知父母把她變成了老三,白白小了兩歲不說,文憑還從高中畢業變成了小學畢業,還在家裡發了一通脾氣。
但是不管怎麼說,能夠留在城裡,趙建蘭還是很高興的。她重新上了學,還在學校里和副廠長家的小兒子談起了戀愛,最後順利嫁給他,當上了啥也不用乾的家庭主婦,被嬌寵了一輩子。就算有婆媳矛盾、妯娌矛盾,也都被戀愛腦丈夫一一解決。
這本書主要描寫女主趙建蘭是如何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憑藉精緻利己的性格過得風生水起的。
提到自己的三妹,趙建蘭的評價也只有一個字:蠢。
自己不爭氣,怪誰?
寧安這次的身份,就是這個「不爭氣」的趙家老三。
和女主趙建蘭正好相反,趙寧安是個性格溫和、共情能力特別強的孩子。
她看著母親上班下班,還要操持所有家務,忙得不可開交,父親和哥哥姐姐連一把手都不搭,她心疼母親,自動自覺的就開始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