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沉思了一下,搖了搖頭:「剛開始沒鬧,後來我不知道啊,我躺下就著了。」
謝長德:「……那應該就是沒鬧。這孩子心還挺大。」
老太太笑道:「這說明她就應該是咱們家的孩子。她昨天剛來的時候就自在得很。」
她四下看了看,問道:「阿晏呢?」
「跟您一樣,起晚了,還在睡呢。我剛去看過,睡得也很好。」
「那別叫他,讓他多睡會。大夫們都說過,睡得好身體才能好。他能睡踏實了,也說明他身體在變好。學習什麼的可以先放一放,孩子身體最重要。」
老太太說完,起身回了自己的臥室,換了套衣服就去院子裡打太極了。
四歲的小朋友一天能睡十二三個小時,寧安從不壓制身體的本能,一直在那裡呼呼大睡。等她睡醒的時候,家裡就剩下老太太和王姨,連謝晏都去上學了。
謝晏雖然睡得好,但到底有生物鐘在,過了沒多久就起床了,吃完早飯,還趕得及去上學。
臨走前還到寧安的臥室看了一眼,發現她還在睡,也沒叫她,直接就走了。
老太太和王姨正在做針線活,一看見她都露出個大大的笑臉,寧安知道她們在笑什麼,小桔子都笑半天了。
她睡了一夜,頭髮全都炸開,比金毛獅王還誇張。
「奶奶,王姨,早上好。」
寧安顛顛地跑了過去,頭髮跟著一顫一顫的,老太太笑的根本停不下來。
她放下手裡的東西,摟住跑過來的寧安,說道:「奶奶先給乖寶梳小辮兒吧。梳兩個好看的小麻花,行嗎?」
「行。」
王姨起身拿來一個木梳,還有兩條粉色的細絲帶,老太太動作輕柔,一邊梳一邊夸:「瞧瞧咱們安安的頭髮多好,又黑又亮又柔軟順滑,一點不打結,一梳就通。」
她手指靈活的編著辮子,非常有技巧的把碎發也都攏在一起,沒兩分鐘,炸毛寧安就消失了,兩條小麻花辮垂在耳側,發尾上還用絲帶綁成了蝴蝶結。
老太太拿過小鏡子給她照了照,說道:「這麼好看的小姑娘是誰家的啊?哦,是我家的呀。」
寧安笑彎了眼睛,對著鏡子左照右照,很是臭美了一番。
「鏡子裡這個小朋友,真的好可愛喲。」
皮膚奶白,小臉肉嘟嘟的,一戳一個坑。
老太太笑的厲害,說道:「一會奶奶帶你去百貨大樓買東西,多買一些絲帶、發卡,咱們安安這麼好看,要經常換著戴才行。還要多買一些布料,給安安做幾條漂亮的小裙子。現在,奶奶先帶你去換衣服。」
她牽著寧安的手回了臥室,讓寧安自己挑選。
寧安昨天穿的衣服已經被王姨洗乾淨烤乾了,也在備選之列,但是寧安沒選它,從張敏送來的衣服里挑了一件小旗袍,長度到小腿中部往下一點,非常漂亮。
【圖片】
【旗袍款式類似於圖中這些,是寬鬆的,而且開叉不高,只有一點。這張圖拍攝於1941年,燕京大學。】
【圖片】
【1957年,一位母親和孩子們遊覽復興公園。旗袍仍是當時部分上海女性的選擇。】
「真會挑。這衣服穿在安安身上,一定非常漂亮。」
寧安張開小胳膊,配合著老太太換了衣服,又讓王姨給她洗了臉刷了牙,還在臉上抹了點擦臉油,才坐到餐桌上去吃早飯。
小籠包、雞蛋羹和牛奶。
這個時候,滬市有大大小小的牧場130多家,條件比較好的人家,早上能喝到牛奶。
老太太看著她胃口大開的吃法,自己也跟著又吃了一個小籠包。
這孩子是真厲害,勺子用得好,筷子用的溜,一點不掉渣,吃的乾乾淨淨。
吃完了還知道拿手帕擦擦嘴巴,再說一句「我吃飽了」才下桌。
第140章
活在男主回憶里的炮灰工具人(8)
早飯後,老太太先帶著寧安去了一趟居委會,說明了寧安的情況,讓居委會給開了證明,接著又去了一趟附近的派出所,給寧安上了戶口。
她已經知道這孩子原名叫溫寧安了,手帕上繡著名字呢,上戶口的時候就直接給她上了謝寧安。出生日期寫的是1950年9月26日。年份是根據寧安的模樣推算出來的,這孩子差不多有4歲的樣子,出生日期就是昨天收養她的時間。
接著,還要去一趟糧站,在糧油供應證上添上寧安的名字。
滬市已經開始推行城市居民定量供應糧油了,雖然還不像後面那麼嚴格,依然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購買,但是這個定量供應屬於底線,老太太覺得還是要在第一時間辦好。
寧安現在屬於3—5歲那一檔,每個月有15斤糧食的定量供應。
等到一老一小慢悠悠的辦完這些事,已經快到中午了。
老太太跟她說:「咱倆先回家吃飯吧,下午再去買東西,好嗎?」
「好。爸爸和媽媽回家吃飯嗎?哥哥呢?」
「你爸媽不回來,他們中午在學校吃飯,哥哥中午回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