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元熙對小圓點的喜愛,這輛驢車就歸他了。
車廂里放的大部分都是他準備的東西,裡面裝了兩個木箱子,還有幾個大包袱,這都是他準備好的藉口。沒有其他人過問,裡面有什麼都是他說了算。
車裡的空間大部分都被東西占滿了,就剩一點空位,元熙把閨女張淼還有三兒子張焱一小家子安排到一起。車裡擠擠能坐下閨女和三兒媳,秀秀則被兩人輪流抱著。老三可以跟他一起輪流趕車。
一下子安排了五個人。總共五輛車,其中兩輛是板車主要裝的是糧食、鐵鍋、水缸水桶等大宗物品,在配上兩個趕車的,就是四個人。
剩餘的兩輛車裡,放了衣服之類的一些輕便的雜物,車頂也放了不少東西。其中一輛坐著二哥夫妻,二哥的曾孫女,目前唯一的曾孫輩;還有元熙的四個孫子孫女。張旺跟張磊負責駕車。其他人就在另一輛車上,不過都是大人擠不下,就分成兩批輪流坐車。
除了元熙,其他人都挺心疼自家的牛驢的,基本上能走就下車走,累了才上車歇一會兒腳。
「跟個火爐似的。」
張元霖扇著風,看著稀稀拉拉的樹蔭,「這些樹也是不成樣子,葉子都枯了。」
元熙從族長那回來就看見自家大二哥坐在樹底下無精打采的模樣。
「二哥,太陽曬,去車上坐著吧。」
「車上悶的很。」
車上確實挺悶的,元熙看了眼周圍,眾人都儘量躲在樹蔭底下,快正午了,太陽越來越大,大家擠擠挨挨的也不是個事。
「老大,你去把車上的油布拿下來,叫上幾個兄弟一起去支個棚子。」
張磊一聽,立馬把車頂上上的油布卸了下來,叫上幾個弟弟和堂兄,用幾根竹竿支了一個棚子。擋住了陽光,納涼的地方變寬敞了,也不用擠在樹蔭底下,張元霖精神都好多了。村里其他人見了有樣學樣,也跟著支起棚子。
「二哥,我剛剛看到二嫂偷偷抹眼淚。」
元熙左右看了看,見沒人,在二哥耳邊嘀咕。長嫂如母,更何況是把他當兒子養的長嫂,所以元熙很關心二哥夫妻倆。
「她擔心外嫁的閨女還有兩個孫女。」
這,他就沒辦法了。不是每個村子都能像張家村一樣果斷逃荒的,附近其他村子估計要等到活不下去了,才打算走吧。畢竟這些天張家村的動靜不算小,附近的村子各有嫁娶,該知道的都知道了,可是一直到今天也沒有第二個村子要跟著張家村一起走。
元熙還是說了句:「她們婆家怎麼說?可以叫他們家跟咱們村一起走。」
「哪有那麼容易,不是誰都有勇氣背井離鄉的。我之前就讓大興問他們,他們都拒絕了,不過好歹見了最後一面,跟她們說了咱們要去哪,也算留個念想了。」
元熙一聽臉色一僵,「二哥,你跟侄女她們說的是咱們要去都城,是嗎?」
「是啊,怎麼了?」
「沒什麼。」估計就是這輩子也見不著面了。
「外甥一家子在府城,這一走也不知道猴年馬月能再見。」
張元霖感嘆了一下,他心裡明白以後是沒什麼希望再見面了。更何況,大姐去世後,兩家的關係也更遠了,一年也見不著一次面。
元熙沒什麼感覺,原主生的晚,大姐出嫁他還是個娃娃,記憶里對她沒什麼印象,所謂的外甥也就大姐去世的時候見了一面,早就忘了長什麼樣。
張家村眾人在這個林蔭處,歇息了幾個時辰,一直到太陽快下山了,才接著出發,晚飯大家就啃乾糧。
趁著剛開始逃荒,大家體力足,族長打算多走一段路。
一直到天黑,族長也沒停下的打算,隔一段路就安排人舉著火把,讓人跟著火把走,一行人在月光下接著趕路。
三天後,張家村一行人走出榆縣範圍。
一大早,張家村眾人剛從睡夢中醒來,走了三天,不少人臉上帶著疲憊和麻木。
族長一直在隊伍的最前方領路,此時看著前面的道路也有點惆悵。
「族長,你在看什麼呢?」
對於突然冒出來的元熙,族長已經是見怪不怪,這幾天他已經習慣了。
「看路。」
元熙看了一眼,「這不是去府城的官道?」
有什麼好看的?元熙眼裡的疑惑都快冒出來了。
「榆縣的路我還能認的,這齣了榆縣就只能順著官道走,經過府城再接著往前走。可是咱們村現在一村子都是流民,根本就沒有路引,府城那就過不去,繞過府城的話,咱們村也沒人認識路。」=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