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1 / 2)

不過他的墓一直沒有被發現,考古學家想要挖掘保護都無能為力,根本找不到,連他的後人都不知道。

這些資料都是從古流傳下來的史料,或者從別的古墓中獲得,然後拼湊出來的。畢竟他活得久啊,就連梁國後面的朝代,帝王權貴一聽此人活得如此久,心生羨慕,更想找到他活得久的原因。

托元熙的福,梁國都滅了,梁昱這一脈依然頑強的傳承至今。開辦的養生課堂更是頗受上流社會追捧,養生這一方面他們是權威好吧。

誰的祖宗有他們的祖宗活得久,他們甘願讓出養生達人這個頭銜。

梁元熙活了一百二十三歲,梁昱也活過百歲,之後的後代普遍都長壽,九十幾歲算是常態,八十幾歲馬馬虎虎,七十幾歲為何早逝?真是家族之恥。

隨著梁景帝、梁明帝、梁武帝等皇帝的陵墓相繼被挖掘保護,考古學家細數一遍,只有梁宣帝(梁達泓)這個漏網之魚。

後來一場山洪,救災人員無意間發現了一座古墓,經過考古學家的勘查,以及墓中的大量文物壁畫以及石碑等確認是梁宣帝的陵墓。

因為山洪的原因,陵墓倒塌了一部分,幸好是不重要的耳室,其他地方保存完整,經過考古學家的挖掘保護,大量珍貴的陪葬品出土。最讓考古學家興奮的是,梁宣帝的陵墓內有大量的石碑記載,為他們研究梁國歷史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梁永岱興奮的拿著小刷子清理石碑,現場有一百多個他的同行,被這座古代帝王陵墓吸引過來,自願加入他的團隊,任勞任怨,勤勤懇懇。

今年五十多歲的梁永岱是考古學界的泰斗之一,他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梁國歷史,梁國時期的古墓多多少少都有他的身影出現,多個梁國帝王陵都是由他牽頭挖掘保護。在修復梁國歷史這一方面,他更是走在了前沿,堪稱最了解梁國歷史的大拿,沒有之一。

他手底下的學生看著他興奮的神色,聚在一起,小聲討論。

學生甲:「我記得老師姓梁,還是出身那個長壽家族,梁宣帝豈不是老師正兒八經的祖宗。」

學生乙:「這算什麼,梁景帝、梁明帝、梁武帝的墓都是老師帶頭挖的。」

學生丙豎起一個大拇指,「不愧是老師,對考古的這份熱愛,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甲:「祖宗真的不會晚上給老師託夢嗎?」

學生乙:「你這是封建迷信。再說了,我聽說老師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找到定親王的陵墓,這才是老師正兒八經的祖宗。」

學生丙:「那這次不是最有希望的時候,聽說定親王是梁宣帝安葬的。」

第239章 這頂帽子真綠番外(完)

另一邊梁永岱也是抱著這個目的,所以對於此次的考古活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定親王可是他祖宗,他的墓只能由自己親自挖,想起這個梁永岱就熱血沸騰,身後仿佛燃起了熊熊烈火。

但是他老人家的墓蹤跡成謎,無處可尋;他研究了大量的古籍,始終沒有發現。

其實他嚴重懷疑自己老爹知道,他爹可是族長,他問過幾次,除了挨打和老爹的怒罵,一無所獲。

老爹:不孝子孫,還想挖祖宗的墓,吃我一拐杖。

唉,老爹的思想太迂腐了。

梁永岱心裡感嘆,越發認真的投入到古墓挖掘中,這可是他最後的希望。

梁宣帝陵墓內石碑成林,梁永岱還徵調了保安團隊,幾百人在地下忙活了一個月,總算將大部分石碑清理出來,有些碎裂的石碑也精心的拼接完整,然後將石碑上的內容小心的拓印下來。

送到地面上統一進行翻譯,整理。

發現古墓的地方已經被武警部隊包圍起來,不允許無關人員靠近。裡面帳篷林立,有住宿的,也有工作間。

石碑的拓印本翻譯就在工作間進行,軍綠色的大帳篷,宛如一間小型的會議室,裡面排列整齊的桌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紙張。

「老師,重大發現,您快看。」

學生甲激動的舉著一張紙。

「老師,這是我翻譯的文本,您看看,裡面有提及定親王的墓地。」

梁永岱推了推眼鏡,激動的走了過去,沒有看學生的翻譯文本,直接看拓印的原文。

「叔公曾言,墓穴不用修建的太豪華,總會被後世之人所盜。還與朕打賭,賭誰的陵墓最晚被人發現。朕欣然應允。

看過叔公為自已準備的陵墓,朕只有一個想法,他作弊,可惡。」

梁永岱讀完石碑上的原文,有些遺憾沒有具體的地點,好在不是一無所獲。

「不用修建的太豪華,作弊。能讓梁宣帝如此詫異,這陵墓肯定與以往的不同,怎麼個不同法也沒說,到底是地點還是其他的。」

梁永岱頭腦風暴了許久,沒想出個所以然。

「老祖宗,你到底把墓修建在哪裡啊?」

挖掘完梁宣帝的陵墓,剩下的收尾工作也不需要梁永岱在場。

他包袱款款的回家,決定頂著他爹的毒打,再問一遍老祖宗的墓在哪?

梁家的祖宅在京城郊外的山上,一整座山都是梁家的,據說是從梁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幾經翻修,這些建築群依然保持著梁國時期的特色。走在建築中,就像時空穿梭,回到了過去。

最新小说: 我有三個霸總哥哥 [綜漫] 及川前輩,請幫幫我 [綜漫] 瓦利亞雲守今天也不想回家 誤把長公主當外室養了 夜色亦闌珊 [綜漫] 五條家主姓伏黑 花间秘密(短篇双肉) 玉瑶记事(调j/改) 人夫堕落游戏(黄/暴合集,双性) 外卖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