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倆不歡而散,但女兒懷孕這事又不能不管。
陳桂芬娘家那邊覺得孩子都懷上了,那就必須結婚,不然打過胎的兒媳婦誰家願意娶,而且這傳出去也不好聽,說不定還會影響到胡天賜的婚姻。
陳桂芬再一次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女兒不聽話,兒子靠不住,家人就更別說了,一個勁地讓她把懷孕的女兒嫁出去,說憑著胡天意肚子裡的孩子好讓男方家裡多出彩禮,然後把這彩禮錢留著給胡天賜娶媳婦用。
陳桂芬重男輕女嗎?重,跟著女兒比起來她的確更看重兒子一些,因為在他們這個貧困縣裡兒子養老才是主流。
種花家的傳統——養兒防老,在老一輩的眼裡生孩子不是因為愛孩子所以才生,而是大家都生,所以我也得生,不然以後老了沒有人照顧,多可憐啊。
在這種人眼中,孩子就是最安全的養老金,他們生的兒子一定會孝順,在他們癱瘓在床的時候,他們的兒子兒媳一定會守在他們的床上給他們端屎端尿,就像當初孩子還是嬰兒時,他們這些當爹當媽的精心呵護孩子一樣,孩子也一定會任勞任怨地伺候他們。
孝道這個東西挺有說頭的,孝的本質是對父母長輩無條件的愛和尊重,是對等級尊卑的絕對服從不得反抗,「孝」這個東西它有兩個主體,一個是長輩,一個是晚輩。
有些長輩眼中的孝就是孩子聽他們的話,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哪怕你心裡不樂意,那你也不能忤逆他們,並且一定要尊重他們的想法並實施。
而晚輩呢,你只能好好地受著。
但是如今社會發展網絡變得發達起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上學的機會和在網上衝浪的機會,見多了聽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種花有些文化的問題就是推崇私德,無視公德,更無視人的思想自由,他們把孩子視為父母的所有物,認為自己對其有絕對的操控權。
這哪是在養孩子,明明就是在培養奴才,難怪有人說孝道這玩意就是種花發明的控制子女的精神枷鎖。
當然也不能說孝順父母有什麼不對,這東西就是相對的,父母對子女好,那子女長大了有了能力孝順父母也是很不錯的,但父不慈母不祥,憑什麼還要求子女無條件對你們好?
要說陳桂芬對胡天意有多差,那也不盡然,在她覺得合適的範圍內,胡天意要啥她也會覺得買啥,為了讓她能考上縣高中還給她報了補習班。
高中孩子開始叛逆,她也管教過,但對方就是不聽,她真的是已經盡力了。
這麼一對比,胡天意這個女兒簡直就是不聽話,跟兒子胡天賜比起來差得太遠了,這心中的天平就更加偏了。
十九歲的胡天意沒法扯結婚證,兩家商量了一下打算先辦婚禮,至於彩禮,男方給了一萬八,陳桂芬拿到之後,添了一萬兩千塊錢湊到三萬給了胡天意。
婚後胡天意並沒有離家,男方在縣城裡沒房子沒正經工作,陳桂芬不想讓懷孕的女兒去鄉底下跟著男方的父母住,便把人留了下來。
胡天意說離不開她老公,於是女婿也住了進來。
夫妻倆都不是什麼勤快人,照顧自己的女兒就算了,如今還多出一個光吃飯不幹活的,母女倆為了這個多出來的男人三天兩頭吵架。
在胡天意兒子兩歲的時候,胡天賜說過年要帶女朋友回來,陳桂芬高高興興地買了一大堆的東西塞滿了冰箱。
胡天賜的女朋友叫何露,長得白白淨淨的,性格開朗,一見面就拉著陳桂芬阿姨前阿姨後地叫,看見陳桂芬在廚房裡忙也會跟過去幫忙。
看著是一個很勤快的姑娘。
胡天賜和何露只在家裡呆到了初二就走了,說是要去何露家見見長輩,臨走時,陳桂芬給何露包了一個大紅包,這是他們這邊的規矩,兒子帶女朋友上門得給紅包。
第二年雙方家長見面,準備商量雙方子女的婚事,女方家人要求彩禮八萬八,另外還要在兩人工作的地方買一套房,首付款由男方出並加女方名字。
12年前後經濟騰飛,房價也跟著經濟一起騰飛。
陳桂芬也很想給自己兒子在工作地買套房,但她確實承擔不起,她沒那麼多錢。
一個在小縣城裡開小飯館的能有多少錢?再說她之前不養著倆孩子呢,現在又在替女兒養孩子,她是真的一次性拿不出五十多萬塊錢。
陳桂芬商量著要不雙方家長一起出,但女方家長不願意,不僅不願意還說那彩禮八萬八是孩子給他們老人的,不僅首付款要出,這筆錢更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