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貨款是17200塊,劉秀蘭換了7000塊錢的各種全國票據,收了10200塊錢現金,回家盤點了一下加上這一次貨款自己已經有了134700塊錢。
她現在已經是個妥妥的富婆了。
很快58年開始了大鍋飯的時代,這一年地里的莊稼開始減產,但是全國上報的糧食產量卻非常高,但後嶺村依舊是有多少報多少。
到了59年冬天,後嶺村以倉庫里的糧食不足,無法維持大鍋飯為由提前解散了大鍋飯,這一年乾旱,地里的收成更是不如往年。
如果只靠地里的糧食,別說吃飽飯了,不餓死就已經很好了。
所以這時大家都非常感激大隊長和支書兩人的英明決策,讓後嶺村的人每家都提前準備了救命糧。
離後嶺村最近的前嶺村,在之前後嶺村有動靜的時候,很多人都悄悄的學著後嶺村屯糧食,所以很多人家裡也多少有些糧食。
只是這些糧食對三年的大饑荒來說肯定是不夠的,大家還是只能儘量節約,每頓都是少量的糧食搭配樹皮野菜草根一起吃。
劉秀蘭的大兒媳婦謝小蘭一家也是非常感謝劉秀蘭,不僅提前提醒了他們早點屯糧食,過後還送了1000斤糧食過來給他們,讓他們一大家子不至於在這艱苦的年代餓死。
村里很多人家的情況他們可是看到了,大鍋飯根本就無法維持多久,有了後嶺村的開頭,後面很多村子也爭相學習,也提前取消了這種既不公平,還浪費糧食的行為。
轉瞬來到59年冬天,劉秀蘭還是答應了趙四爺今年幫他弄點豬肉,於是劉秀蘭今年冬天以每斤1.5元的價格出了10頭300斤左右的小豬給他,收了5000塊錢。
劉秀蘭又拜託趙四爺給自家二兒子和女兒買了兩個工作崗位,老大因為讀書不行,學歷不過關,又加上他他本來性子就有點木,不願意去廠里工作,所以自願在家。
趙四爺也非常給力,沒幾天就給她搞到了一份供銷社售貨員的工作和一份紡織廠的工作,兩份工作花了劉秀蘭800塊錢。
辦好了手續,於是十月底周安就入職了紡織廠,周蓮也入職了供銷社的工作,劉秀蘭還給他們兄妹倆在城裡租了一套小院,方便他們住在城裡休息。
劉秀蘭也擔心老大覺得不公平,所以也給了周平500塊錢,不管他想不想工作,她都把錢給他。
於是老周家的兩個小的成為了工人的事很快就傳遍了後嶺村,這還是他們後嶺村出的第一個工人呢。
於是每天劉秀蘭出門都會被各種老娘們問候。
時間就這麼過著,很快時間就到了59年的新年,劉秀蘭今年自己做了30斤臘肉,還拿了15斤五花肉回來放雪裡凍上。
謝小紅是個非常懂事的兒媳婦,自從嫁給周平,她也一直本本分分,人也一直都很孝順,和家裡小叔子小姑子相處的也非常好,也多多少少知道了自家婆婆是個有本事的人。
在這個會餓死人的年代,謝小紅非常感激上天讓她嫁到周家,不僅婆婆不磋磨人,小姑子和小叔子也都很好相處。
婆婆還主動幫了自己娘家,讓娘家不至於像其他人一樣餓肚子進門後就可以自己管自己的小家庭,只是以後都是默認的自家丈夫給婆婆養老而已,婆婆也說了,等小叔子結婚後就打算分家。
眼看後天就要年三十了,劉秀蘭讓兒媳婦去把大兒子喊來後。
劉秀蘭:「老大,你明天跟你媳婦一起去你老丈人那看看,帶二斤凍五花肉回去,馬上過年了,把我準備的年禮給一塊送過去。」
謝小紅:「娘,肉就留著給小姑子他們回來吃吧,您的年禮都已經夠厚了,要不了這麼多。」
周平:「娘,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和小紅一起回去看岳父岳母,一定把您準備的東西給帶著。」
劉秀蘭:「小紅啊,你是個好孩子,放心,多少算是一片心意。」
劉秀蘭知道這是婆婆在幫她娘家呢,她也不是不懂事的人,她知道自家婆婆有本事,能在外面弄到很多稀罕貨,每次家裡問起她,她也都會說是自家小姑子在供銷社裡帶回來的。
由此一來,劉秀蘭看出自己這大兒媳婦其實很聰明,也不是那種狠狠倒貼娘家的,所以家裡很多事情也就沒有瞞著她。
謝小紅:「謝謝娘,後天就三十了,明天我跟平子一定早點回來,小姑子可是最喜歡我做的雞蛋餅了。」
劉秀蘭笑:「你啊,別一天天的就慣著她。」
於是第二天一早小夫妻二人就一起回了娘家,下午在縣裡上班的周安和周蓮也回來了。
晚上飯桌上周安說了自己處對象了的消息。
周安:「娘,我處了一個對象,已經快兩個月了,她家就是城裡的。」
劉秀蘭一愣,好傢夥這小子不等她來折騰自己就把婚姻大事給搞定了?
劉秀蘭:「她家是幹啥的?叫啥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