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良榮在培育糧食的事情隊裡的人都知道,要不是有大隊長和安景之支持,大家肯定會鬧起來。
那可是糧食怎麼能糟蹋?但沒想到對方好像還真搞出了一些名堂,每次路過那片試驗田,大家總要蹲下來,稀罕的看了又看。
安景之和大隊長也更加佩服。
豬仔出欄沒多久,秋收也到了。
收糧食的那一天,就連公社的李主任也被驚動了,做試驗田的事情也要知會領導。
最後測出,試驗田的糧食比其他糧食多出了十分之一!
消息很快由李主任匯報上去,驚動了縣領導。
宋良榮的糧食改良試驗小組擴編了。
長雲大隊的日子越來越好,重新高考後,宋良榮選擇了參加考試,去大學進修,最後畢業還是回到了這片地方,一輩子都在這裡發光發熱,而長雲大隊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產糧基地。
第542章 番外1-七十年代帶領全村致富
「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採訪的是咱們華國農業稻田專家,宋良榮宋教授。」一個女記者面前是一個扛著攝影機的攝像師,手持話筒對著攝像機介紹。
女記者微笑著說,「由於咱們宋教授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採訪咱們得抓緊時間了,」她轉頭看到了在田間操勞的宋良榮,「宋教授還有事情要忙,咱們可能得稍微等幾分鐘。」
「在這等待的時間,我帶著大家一起看看咱們宋教授是怎麼工作的。」
隨後女記者跟著攝像師一起來到宋良榮工作的田間。
觀眾們一邊看著直播,一邊發彈幕。
「宋教授一點也不像其他什麼狗屁專家,完全就是一副老農民的樣子,這才是為國為民的專家呀。」
「我的天哪,宋教授的腰居然能彎到這麼下去?他都80多歲了,我一個年輕人自愧不如。」
女記者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幕,「咱們宋教授的身子骨比年輕人還好。」
等宋良榮在田間忙完上來之後,擦了擦手上的泥土,不好意思的說,「這些秧苗需要臨時整理一下,不好意思耽誤時間了。」
女記者搖的搖頭,「當然要以稻種為主,宋教授您好,先給您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咱們華國一台的記者,余淑萍。」
又溫文爾雅道,「今天是專程過來採訪您的,感謝您百忙之間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採訪。」
宋良榮擺了擺手,就站在田間接受起了採訪,「我知道你,我也是看新聞的,你主持的很好。」
女記者微微一笑,「非常榮幸能得到您這樣的誇獎。」
「那我們是現在就開始採訪嗎?」宋良榮四周看了看田間。
「如果您不介意的話,咱們可以一邊採訪您,一邊給我們介紹這些稻種。」女記者說道。
宋良榮轉頭看向田間的稻子 ,看著那一塊一塊的試驗田,就猶如看著他的孩子一般,目光充滿了慈祥和喜愛。
但他的面部表情並不多。
「可以。」
【來了來了,真的很想知道畝產三千斤的稻種到底是怎麼培育出來的?要知道高產的也就兩千左右,還是少數!】
【重要的難道不應該是在那麼艱難困苦的年代,要啥沒啥,居然培育出了長雲稻消除了全國大部分的饑荒嗎?】
採訪還在繼續。
女記者進退有度談吐有禮,說話讓人感覺如沐春風般溫暖,宋良榮的表情也漸漸柔和,開始與她交談的更加融洽。
女記者笑著問道,「宋教授,大家都很想知道長雲稻背後的故事,不知道您能不能說一說?」
他眼中閃過追憶,指著一片稻田,「那片就是長雲稻的種植培養田,但這麼多年已經經過了很多次改良了。」
「當初,我那是我下鄉幾年後……」
眾人認真的聽著宋良榮講述。
「這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就算你身處農村,環境再困難,你也可以綻放出耀眼的光芒,也是因為他,才有了後來的長雲稻。」
宋良榮說著說著突然嘴角泛起一絲笑容,「說來很奇怪,每次我在實驗中遇到了問題時,去找他交談,總能得到一些靈感,長雲稻說是我培育的,但實際上有一半功勞屬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