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小千金的滿月酒過後,張禎又常往城外皇莊跑。
稻、粟、麥、麻等各種作物都已種下,種植之前,還在課農司的指導下施了底肥。
不得不說,前陣子長安遊客劇增,也製造了大量的農家肥,為關中的農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張禎頻繁去皇莊,並非常規的巡視,而是因為幾件大喜事。
氾先、衛成、張五郎等人,培育的稻種有了大進展。
此前培育的清河一號,畝產達到二百三十斤,比老品種好,不如徐州系列,但有一個極大的優點,比徐州系列更耐旱。
因而張禎和氾先都覺得,這個系列有繼續培育的價值。
去年,清河二號畝產達到二百九十斤,超過了平均線。
如果今年進一步培育的清河三號能穩定結穗,明年就能往乾旱的區域推廣。
徐州系列也沒有停滯不前,還在繼續培育中,實驗田裡這一批,命名為徐州四號。
長勢看著比徐州三號更好。
北海二號更了不得,去年的畝產竟然達到三百五十四斤,比徐州三號還高出八斤。
進一步培育的北海三號能達到多少畝產,誰都不知道。
張五郎和衛成打賭,張五郎說四百斤,衛成比他還大膽,說是至少四百二十斤。
兩人還找了張禎做證人,輸家請一個月的酒。
張禎欣然同意。
麥種方面,去年挑選出了五個樣本,沒有再交給關中世家種植,而是由氾先親自培育照管。
張禎承諾,如果今年稻種、麥種都有突破,就為他們三人請封侯爵。
雖然三人培育糧種的初衷不是封侯,但聽她這麼說還是很高興。
尤其張五郎,簡直欣喜若狂。
身為大漢宸王唯一的同胞兄長,他想封侯很容易。
事實上,已經有很多公卿朝臣暗示過,要為他請封,都被他堅決拒絕。
他敢接受,回家祖母能拿拐杖把他趕出門。
何況他也覺得,靠著妹妹得來的侯爵有點軟,不如靠自己本事得來的硬實。
——雖然這回如果受封,也是沾了妹妹和氾叔的光,但跟直接因妹妹而封侯還是有所區別的,祖母不至於打人。
氾先和衛成也是欣喜萬分,還有種做夢的感覺。
種田能發家致富,能當官,這個他們信,因為正在親身經歷。
但封侯?
真的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要知道,寫下農書的氾家先祖氾勝之都沒能封侯!
自此幹勁十足,衛成整日在實驗田和皇莊田地里奔波,幾乎能做到過家門而不入。
氾先也似乎煥發出了早已消失的青春,每日中氣十足,健步如飛。
看著他,張禎就很想建議城裡那些老態龍鐘的公卿們,沒事種種田,對身體有好處。
「宸王千歲,天晚了,回罷!」
「今日新烙了麥餅,一會兒給你送去。」
「麥餅有什麼稀奇,我兒昨晚抓了只野兔,給千歲送兔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