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寶珍:「哦,那就餵他吃了吧,別浪費了。」
小滿二話不說捏開新知州的嘴,把那一瓶黑色藥丸全都灌了進去。
然後這對主僕便被齊齊下了大獄,之後發生了什麼沒人知道,總之當新知州再被放出來時,他已不敢再用那種輕蔑的眼神去看於寶珍了。
菏州這邊依舊每隔半個月便向朝廷哭窮要銀子要糧食,由於用的是新知州的筆跡,還蓋了官戳,朝廷根本不知道菏州早已變天,連親王們都信以為真,東王還寫了封信斥責了了糊塗,到了嘴邊的肥肉竟然也能拱手讓人!
這還是東王首次在書信中以如此嚴厲且屬於上位者的口吻對了了說話,顯然他認為這些年不停給他輸送真金白銀的了了是站在他這邊的。既然如此,主子喝斥奴才,有什麼不對?
了了卻從這封信的異樣口氣中看出了某種徵兆。
果然,一個月後,四位親王齊齊發了戰書,言明今上聽信讒言,建登仙台勞民傷財,又有妖道禍亂朝綱,為守住大晟百年基業,身為親王的他們不得已而出兵,只求皇帝拆除登仙台,並處死那群妖道!
這簡直是朝皇帝心窩子上戳呢,他這一生毫無建樹,老來好不容易想建一座登仙台,但他裝聾作啞這麼多年,大晟朝這棵巨樹內早已被貪官污吏豪強貴族蛀空,越是年老,皇帝越是心焦,他迫切想要證明自己是有意義的,想要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
因此他掏空國庫大肆修建皇陵,又搜刮民脂民膏提高賦稅建造登仙台,最後更是聽信起長生不老的謠言,召了一批僧道入宮,一天到晚寫青詞拜天尊,時不時還要吞幾顆仙丹。
哪怕老皇帝還沒死,吃了那麼多鉛汞水銀,恐怕腦子也出了問題。
四位親王同時發難,世人議論紛紛,老皇帝可捨不得已經建了一半的登仙台及能讓他飛升成仙的僧道……他真是被忽悠瘸了,親王們反叛,他不思挑選良將帶兵平叛,竟封了一位據說德高望重的僧人做國師,說對方日夜誦經,佛祖會懲罰不忠之人。
四王聯手雖頗為麻煩,但並非堅不可摧,主要他們的封地位置過於偏僻,且位於大晟的四個角落,連日常聯繫都十分麻煩,想要聯手談何容易?只消派遣軍隊分別破之,皇帝便可高枕無憂,但前提是,大晟朝的軍隊沒有問題。
將士們能吃飽飯,穿上暖和的襖子,有足夠的糧餉。
朝廷發的糧餉到了軍中只剩十之二三,裡頭還不乏以次充好之物,這種情況下,跟馬肥兵壯的親王們對上,毫無招架之力,因此節節敗退。
皇帝大怒,認定是領兵的將軍不稱職,便下令砍了對方的腦袋,改而換了個酒囊飯袋的文官代替,這下可好,本來便打不過,如今更打不過了。
了了對朝中狀況十分了解,雖說佞臣橫行,卻也不乏有才能的良將,結果皇帝的用人水平異常驚人,直接導致朝廷大敗,四王愈發勢如破竹。
就在這個時候,民間忽地產生一個謠言,說大晟氣數已盡,神佛棄之,真龍明主當由天生。
這話傳到親王們耳朵里,可把他們氣個夠嗆,什麼大晟氣數已盡,神佛棄之,這種把戲他們早玩過了,氣數已盡的不是大晟,是老皇帝,等他登基,大晟自能再延綿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