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周朝不是經常跟犬戎打仗嘛?遊牧民族大夥都知道,馬騎得好,加上草原又適合養馬。妥妥的天生騎兵種。步兵打騎兵那得多吃虧?所以周朝養馬也得跟上才行。」
「別小看這養馬,養馬也是個技術活來的,一般人還真不一定會。那為啥秦非子的馬他就比一般人養的好呢?天賦加愛好。秦非子的祖先就是給輔佐舜馴獸的,身為後代,咱多多少少也帶點天賦,而且秦非子他自個兒呢也樂得養馬,他喜歡幹這個事兒,一個人有愛好,那他可不就得鑽研嗎,長久以往的鑽研,可不就精通了。」
「秦非子幫周孝王養出來很多很多的好馬。這可給周孝王整高興了,周孝王一高興,就封賞秦非子做個附庸,秦國就此初見雛形。」
[弼馬溫。]
[這麼一說更帶感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論有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既然有養馬開國的那有沒有種菜開國的。]
「但是其實秦非子能拿到這個封地,也並不完全是養馬的功勞,這裡我們往上追溯一下秦非子的祖先。」
「把時間線撥到上古時期。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三皇五帝。三皇五帝這裡有好幾種說法,目前官方公認的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氏。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舜和堯。」
「完事這裡我們還得講個有點神話色彩的故事。傳說顓頊的一個後裔叫做女修,女修在紡織的時候空中飛來一隻玄鳥,玄鳥飛到女修面前的時候下了個蛋。女修把玄鳥蛋吃掉以後就懷孕了,懷孕以後她生了個兒子叫大業。大業的兒子叫大費,就是伯益。」1.
「那個時候的部落實施的還是禪讓制,大禹就把大業選為繼承人。但是大業死得早,繼承人就從大業變成他兒子大費。提起大禹都知道,大禹治水必躬親,三過家門而不入。大費就是大禹治水的助手。」
「我前面為啥說秦非子養馬是有點血脈傳承的呢,是因為大費他不光會輔助治水,他還特會馴養鳥獸。那個時候會馴養鳥獸就是純純的大功一件。為了獎勵他馴養鳥獸的功勞,舜帝就把贏姓賜給了大費,還賜了他一個妻子。贏姓就是這麼來的。」
「先秦時期的姓和氏是兩個東西,姓呢一般是一個大型部落的集體標誌,是源流,而氏則是部落里的分支。氏由姓來。打個比方,你的姓是1你的氏是2,別人可以叫你1x,也可以叫你2x,但是你以後也有可能變成3x或者4 x,因為姓不能變,但是氏是可以變的。」
「姓氏合一的說法要到秦漢時期。」
「以西周作為背景,這時候獲得氏的方法就有很多種了,以封邑或者住地啊官名啊職業啊什麼的,但是這些方法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下,圍繞王室,你才可以這麼做,你是效力王室的技術人員,你才可以用職業為氏,你是高官,你才可以用官名,你是貴族,你才可以用封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