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聶思慧有印象,還是因為這人太有韌勁,這一批老知青,有些跟大隊裡的人結婚了。
有些知青之間自己互相看對了眼,也結婚了,反正都沒熬到回城。
只有聶思慧,她一直沒找對象,大隊裡也有嬸子給她介紹,但是她說她想找個志同道合的,一直找到高考恢復都沒找到。
聶思慧算是最老的那一批知青,高考恢復的時候,卻是所有知青里成績最好的。
她還記得通知書送到的那天,她剛好路過,看見聶思慧拿
著通知書哭得歇斯底里的。
不知道是不是在哭這些年的不容易,大概是因為,她也是一個人過了很多年,所以當時多看了幾眼,印象格外深刻。
穆綿一聽沒問題就沒再打聽了,她就說嘛,她怎麼可能感覺錯。
她還挺喜歡這個知青的,進退有度。
想到其他幾個知青,穆綿又來了興趣,「你有沒有覺得,錢知青有點不正派?」
這知青上課越來越敷衍了,肉眼可見地心思不在這上面。
雖然說鄉下也確實是對教育不太重視,家長對孩子上學這件事都是那種可上可不上的態度。
但作為老師,領著這份工分卻不好好干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石小竹對學生其實也不嚴厲,但是她很認真,每個人的情況都記得住。
俗話說,有一就有二,石小蓮估計是被穆綿那『不恥下問』又理所當然的語氣搞得習慣了,很自然地順著就說道:「嗯,軟飯男一個。」
穆綿眉梢挑了挑,「他想吃誰家的呀?」
石小蓮:「還能是誰家的。」
穆綿眼珠子轉了轉,她其實看到過兩次,那錢知青跟孫會計家的嬸子在一塊說話。
要說這大隊裡哪家條件好,孫會計家肯定也是要占一份的。
而且他家剛好有個閨女到了相看對象的年紀。
穆綿:「最後成了嗎?」
石小蓮搖頭。
穆綿:「因為孫會計不同意?我看孫嬸子好像還挺滿意的。」
大隊裡確實有些鄉親挺喜歡知青的,覺得人家有文化還是城裡來的。
但也有一些人覺得知青不是他們這兒的人,遲早要回城裡去,所以不願意讓家裡的小伙子大姑娘跟人結親。
石小蓮扯了扯嘴角,「後面還會有更滿意的。」
穆綿秒懂,後面知青一茬接一茬地來,有了對比,孫嬸子估計就看不上錢知青了。
這個嬸子平時就有點眼高手低的毛病。
對於孫會計家那個姐姐孫芸芸,穆綿也跟人打過兩次交道,是個利爽人,她還挺喜歡的,跟錢知青這種人成不了最好。
穆綿心裡那八卦之火還在熊熊燃燒,「然後呢,他就沒折騰啦?」
石小蓮:「去公社了。」
穆綿意外地挑了挑眉,「不會是嫁公社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