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紀霈之攏了攏披風,「確切地說,怡王妃在路上失的蹤,唐大人應該儘快尋找證人,以免錯過最佳營救時機。」
唐銳安道:「王爺,娘娘可在府中!」
紀霈之朝白管家揚了揚下巴。
白管家道:「王爺,娘娘正在廚房煎藥。」
紀霈之有氣無力地靠著椅背,右臂搭在椅子扶手上,大手撐住了他的半張臉,「你們來我府上找人,是在懷疑我嗎我不明白,二叔為什麼會這麼想,綁架二嬸和十二哥對我有什麼好處,能解毒還是……瑞王就找個莫須有的藉口除掉我!」
唐銳安以前不覺得端王有多可怕,但此時與他黑漆漆的眼珠子對上,頓時感覺到了那一種無法形容的巨大壓力。
那感覺就像紀霈之的身體裡寄居著一頭惡鬼,隨時都會脫離破敗的肉身,撲出來,給他致命的一擊。
怡王不傻,知道自己當了瑞王的棋子。
但是沒關係,棋子有棋子的價值,身在皇室,必須有做棋子的覺悟。
不過,這要有個前提,棋子這個身份不能傷害到他的根本利益。
怡王擦了把汗,「端王想多了。事情出在你這裡,二叔不走一趟問問清楚,心裡不安,既然你二嬸在路上出的事,那我就去路上問問。」
唐銳安欲言又止,迫於怡王的身份和地位,他不得不附和著告了辭。
第134章
齊王被刺,這是天大的事,四城緊閉、全城搜捕是正常操作。
如果刺客能順利脫身,大抵是打了個時間差,利用刺殺發生初期的混亂,和各種命令下達後不能及時執行的空當,劫持怡王妃母子離開了京城。
紀霈之分析,刺殺和劫持未必是一整套計劃,而是刺客遇到怡王妃母子後臨時起意的神來之筆。
如此,既可以將紀霈之拉進大炎的皇權爭鬥,讓大炎的朝政更加混亂,又能和唐樂筠交個手,可謂一石二鳥。
這就是大高手的境界——不僅僅體現武學,還體現在方方面面。
唐樂筠追過去時,西城門已然閉鎖,呂游等人帶她從角樓處爬上城牆——這裡的衛兵全是紀霈之的人,只要能上下牆,就能通行自由。
泅水過護城河。
上岸後,他們先去紀霈之設在此地的據點換上乾衣裳,再前往約定地點。
為了不引起大蒼人的懷疑,唐樂筠讓呂游等人拉開一里地的距離。
她單刀赴會。
小樹林很小,頂多兩畝地,都是多年生的老樹,枝葉繁茂。
唐樂筠沿著官道走,從東走到西,邊走邊分辨傳進耳朵里的各種聲音。
秋風搖動樹葉,鳥類振翅高飛,似乎還有幾不可聞的喘氣聲。
這個聲音在中間偏西的地方聽得最清楚。
氣息很粗,像是怡王妃發出來的,但因為其他聲音過於嘈雜,難以判斷其具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