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王搖搖頭:「傻孩子,莫要這麼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次失望總比日日失望的好,就……盡人事聽天命吧。」
唐樂筠在心裡點點頭,永寧帝是昏君,這個親弟弟還算不錯。
她不再多說,轉身向床榻走了過去。
世子夫人陪她一起過來,指揮婆子挽起帷幔,又多加了兩盞燭火。
紀沂山睜開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唐樂筠看了好一會兒,忽然憤怒地扭動了起來。
高氏蹙起眉頭:「世子,弟妹過來看看你,你且安靜些,讓她診一診脈。」
紀沂山大概想搖頭,但他只是稍微地擺了一下,完全不能表達他的訴求,雙頰瞬間漲得通紅,很快就有一股騷臭味在這個狹窄的空間裡彌散開來。
高氏難堪極了,趕緊拉了唐樂筠一把。
「他現在是病人,不要緊。」唐樂筠沒動,用了些精神力,注視著紀沂山,「十二哥,我說過,你發病的頻次和脾氣秉性有關,你再不注意,便是大羅天仙也救不了你。」
紀沂山極度虛弱,在唐樂筠的精神控制下迅速地安靜了。
唐樂筠讓高氏和婢女們清理床榻,自己退了出來。
怡王負手而立:「侄媳婦說得極是,你十二哥脾氣不好,不然不會病到如此地步。」
怡王妃哭道:「王爺,都是妾身的罪過,是妾身沒有管教好他。」
唐樂筠勸道:「氣大傷身,悲痛也一樣。十二哥已然如此,二嬸頭上還有傷,就不必苛責自己了吧。」
怡王妃聞言一怔,哭泣聲頓時小了不少。
她走到八仙桌旁,從藥箱裡取出針包和高度酒,用一塊高溫消毒的紗布細細擦過每一根毫針,再放到另一塊紗布上。
怡王府的下人訓練有素,手腳很快,唐樂筠擦好針,他們便收拾停當了。
窗戶開了三四扇,晚風打著旋地吹進來,飛快地帶走了騷臭味。
唐樂筠在繡墩兒上坐下,按上了紀沂山的寸關尺……
紀沂山閉上眼睛,呼吸粗重,顯然把唐樂筠的話聽進去了,正在努力克制他的情緒。
脈浮且軟。
再看舌頭,淡胖,有齒痕和瘀斑。
唐樂筠對高氏說道:「御醫們的判斷是正確的,但未必沒有機會。」
高氏眼睛一亮,「當真!」
唐樂筠眨了眨眼:「第一,要有信心,配合鍛鍊;第二,必須修身養性。」
高氏還沒說什麼,怡王妃激動了:「侄媳婦放心,只要能治好你十二哥的病,我們都依你。」
唐樂筠一滯,又給高氏使了個眼色。
高氏勉強一笑,走過去扶住了她,「母親,弟妹要開始施針了,我們去那邊候著吧。」
怡王妃人老成精,立刻明白了,唐樂筠的話是說給紀沂山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