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沐簡單地切了些蔥絲和干辣椒放進鍋中煸香去腥,然後將泡好的土豆絲也入鍋,以生抽、白砂糖、食鹽和米醋調味。
冷水清洗與浸泡的步驟避免了土豆在翻炒的過程中變得黏糊。出鍋後絲絲分明,又軟又脆。
咸、酸、香和一點點干辣椒帶來的香味巧妙融合,對嗅覺、味覺的攻擊都很強烈,讓人聞一下就會胃口大開,不知不覺就能炫掉一大碗飯!
然後是【醋溜白菜】。
主要食材是和【土豆】一樣在這個世界和現實世界都很不值錢的【大白菜】,葉沐在切好白菜後,耐心地先用食鹽將它醃出多餘水分,然後熱油,還是先用蔥絲干辣椒去腥,不過這回還多放了一點點蒜末。
接著白菜下鍋反覆翻炒,直到硬邦邦的白菜梗都炒軟,再用提前調製好的酸咸料汁調味,就可以出鍋了。
如果在現實世界,這樣一道【醋溜白菜】必定會被葉沐嫌棄味道不夠豐富,因為沒有放花椒粉。
但在這裡,連米醋都這麼難得,【醋溜白菜】能吃上就不錯了,還奢求什麼花椒粉!
之後,她又做了一道比【醋溜白菜】和【醋溜土豆絲】稍顯麻煩的菜——【醋溜木須】。
這道菜在現實世界的京津一代很受歡迎。
這名字聽上去有些不知所謂,相傳是因為明清時期,宮裡的太監經常會出宮就餐,但身上缺失的東西讓他們很自卑,因此聽不得「蛋」這個字,商家們只得被迫起個別稱。
於是商家們大開腦洞,發現炒熟的雞蛋色澤淡黃,遠看很像一盤桂花,而桂花又稱「木樨」,就有了「醋溜木樨」的叫法。
後來,又因為「樨」字相對生僻不好寫,在人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傳著傳著就成了「【醋溜木須】」。
但其實它最主要的食材就是肉片和炒雞蛋。有些商家為了顏色好看或者味道更豐富,還會加一些黃瓜片和木耳,別的就沒什麼特殊的了。
這個名字的由來讓葉沐很好奇系統會如何生成面板——這段歷史系統應該沒什麼理由知道。
結果當她把菜盛出來的時候,系統給他挑了一個陌生的面板,詢問她:
「請問您想將這道菜品最終命名為______」
「A.【醋溜木樨】;B.【醋溜木須】;C.【醋溜苜蓿】。」
葉沐:「……」
破案了。
她之前一直奇怪這個世界壓根沒出現過美食、更沒道理出現過中餐,為什麼系統對她做出的每一道菜都能準確取名。
現在看來,應該是識別了她的想法!
葉沐無語地嘖嘖嘴,然後點選了「B.【醋溜木須】」。
屬性面板旋即生成:
【醋溜木須】(史詩)
·食用過程中將持續恢復生命值、魔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