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向在副駕上劃拉平板的司辰心,他們把昨天學校提供的名單和福利院提供的名單傳回大本營,二組留守的組員加了會班,凌晨兩點發到了林煦的工作郵箱,從家裡餐桌上開始,司辰心一直在看,差不多兩百份材料,挨個篩查也需要時間。
司辰心有自己的篩選規律,先篩選的是易慈的同學,她更傾向於從易慈的交際圈子入手,因為付念能接觸到的人大概率是不可能認識易慈的,她的圈子屬於底層,底層人士如果想要和易慈那種階層的人產生交集,難免會有討好的嫌疑,易慈被家裡看管著,首先就幫她篩掉大部分。
這也是司辰心建議他們放棄排查付念同學的原因,他們不僅年紀小,付念和他們關係還很一般,而且他們距離市一中太遠,不具備核查價值。
所有的材料都看完了,司辰心一個懷疑對象都沒有,她把平板還給林煦。結果在她的預料中,一個轉校生,樣貌好,學習好,她光是站在那就已經無聲地拒絕了許多人,在早就形成各種小團體的班級中,能交到好朋友的機率不會太大。
林煦問她:ldquo怎麼樣?rdquo
司辰心:ldquo沒有符合條件的人,範圍不夠廣,只排查同班同學是不夠的。rdquo
王澍他們昨天的走訪並沒有得到太多線索,原以為能從同學關係上入手,現在的結果一時令人有些沮喪,林煦提議:ldquo既然這樣的話,把範圍擴大到易慈在市一中就讀期間的所有學生。rdquo
ldquo所有學生!rdquo王澍驚呼,ldquo不是吧,領導,這少說也有幾千個人了,rdquo
司辰心一言不發,既沒有否決也沒表示認同,她保持思考的姿勢,腦子裡在推測其他的可能性。
在很小的時候母親教導過,不要相信陌生人,也不要相信熟人,一切讓你不喜歡的人和不舒服的行為,要勇敢拒絕,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或者哥哥。她小時候被保護的很好,沒有遇到過什麼奇奇怪怪的人,也沒脫離過大人的視線,這句話左耳進右耳出,現在回憶起來,母親未免有些過于謹慎。
如果這是長輩教她的,那她一定是個很難接近的人,如果這是母親根據自身經歷給出的忠告,那她一定是經歷過或者聽聞過什麼,才會導致她向女兒灌輸別人不可信的理念。
她總覺得有哪裡不對,但又說不上來。
她轉頭看向林煦,ldquo阿姨把奧數班的名單給你了嗎?rdquo
ldquo還沒,以我對她的了解,估計要下午才能給我。rdquo林煦從來不是坐等結果的人,何況現在還有另一條線索待證實,ldquo先去當年意外事故的轄區調檔吧,反正也是等。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