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形成對比的,反倒是四皇子越來越受皇上重用,過往情況下四皇子提出的什麼改革新政都會被皇上否決,這幾次上朝四皇子再提,皇上反倒有了讚許之意。
朝臣們便是再傻此刻也反應過來了,原本低調不引人注意的四皇子才是奪嫡中的大黑馬,別看人家出來的晚,可那些蹦躂過早的皇子們被皇上軟禁的軟禁、厭惡的厭惡,現在可是一個都不剩了!
年嫿明顯感覺到這幾日雍親王府的交際宴請多了起來。
福晉照舊養病,這一應事務便全堆到了她頭上。好在年嫿這輩子雖然擺爛,但上輩子留下的真本事也還在,迎來送往應付了幾日,雖然疲憊,但無論全局還是細節都讓人挑不出錯處。
鈕祜祿格格拿著這事來誇她的時候,年嫿一邊剝栗子一邊低頭笑了笑,這就叫你可以擺但不能真的菜,不然辦砸了近日的幾場宴會,她不信四爺還能無腦地護著她。
莫說年嫿這邊忙,胤禛這幾日也是忙得腳不沾地。
原先皇阿瑪還會把差事分給幾個皇子一起去做,可最近不知是無人可用還是存心磨鍊他,一股腦把朝中的大事小事丟給了他。
除了原先的政務要處理,胤禛還與田文鏡一起商量出了「改土歸流」的法子。
大清入關以來,種種制度承襲前朝,不少民族聚居地還保留著土司制度,但這些「土司」常常借著當地勢力稱霸一方,甚至還起兵反叛作亂,無論從稅收還是管理上都於國不利。
胤禛和田文鏡想的是,用朝廷派出的「流官」取代地方上的土司,這樣一來,朝廷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原本被土司管理的轄區可以與其他地方通商交流,百姓的稅收少了土司的盤剝,也能進入內地經商求學。
如此百害無一利的法子,實行起來卻面臨不小的難度,畢竟不是所有土司都願意束手就擒,眼睜睜看著朝廷讓他們把吃進嘴裡的肥肉吐出來的。
此刻胤禛的性格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他自己本身就是個脾氣冷硬的硬骨頭,推行政策時碰到硬骨頭,兩相較量,還是四爺更勝一籌。
就在胤禛為了新政忙得熱火朝天時,西北傳來奏報,噶爾丹的侄子阿拉布坦率兵入侵西藏,將軍額倫特在抗敵時因為準備倉促全軍覆沒。
康熙氣歸氣,當前最緊要的還是選一宗室子弟擔任大將軍率八旗軍收復失地。
可原本會打仗的大兒子被他圈禁了,二兒子也在拘禁中,老八剛被他厭惡,老四在軍事上一向不行,老五、老七、老九、老十......算了,不提也罷。
想來想去,康熙發現自己能用的就只有十四這個小兒子了。
第92章 「十四與你一母同胞,將來你坐鎮朝堂,十四為你在前方殺敵,你們兄……
「十四與你一母同胞, 將來你坐鎮朝堂,十四為你在前方殺敵,你們兄弟兩個定能守好我大清的江山。」
決定將十四派往前線的時候, 偌大的乾清宮書房裡只余康熙和胤禛父子二人,康熙看著胤禛波瀾不驚的眸子,如是說到。
話都說到這種程度上了,也是康熙這麼多年來第一次主動跟兒子說起自己的傳位意圖, 胤禛再裝不得傻,只能跪下恭敬道:「承蒙皇阿瑪看重,兒臣定當盡心竭力, 不辜負皇阿瑪恩典。」
康熙這麼多年偏執糊塗了許多次, 這一次卻再沒有被感情影響自己心中的判斷。
老大魯莽、老二急躁,老三是個只會讀書作文的花架子,老八過於優柔寡斷, 十四雖然腦袋瓜頗為聰明在軍事上也有些天賦, 但被德妃養的過於直率剛烈,在駕馭人心上可謂是一竅不通。
想來想去, 這幾個能拿得出手的兒子裡, 老四是最適合做皇帝的。
大清入關以來,也算是在他的手上迎來盛世,康熙自認此生無愧於先祖,卻也知道自己近些年來遠不如年輕時勵精圖治。財政空虛多年、吏治貪污叢生、地方隱隱有動亂不安之象......這個爛攤子,需要一個手腕強硬、剛毅果斷的繼位者。
康熙掃了一眼跪在底下的四兒子, 心道他這次沒選錯,老四那副六親不認、忙起來讓下屬哭天搶地的架勢就很符合中興之主的要求。
萬歲爺難得耳清目明了一回, 不過還是說錯了其中的一件事,那便是「老四和老十四一母同胞, 定能配合得當互助互益」這件事。
康熙總是對皇家的父子關係、兄弟關係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以至於當初老大提議處死老二時,康熙又驚又怒,到現在都沒對老大進行寬恕。
不知道是四爺在御前裝的太好還是德妃平日裡對兄弟倆的關係多有美化,康熙就是認為十四能心甘情願做老四的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