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人問道了魏景行臉上。
「跟秀才公的親事如何了?」
「什麼時候辦事兒啊,還沒圓房吧?」
······
甚至,有鄰村那地痞子當面叫囂:「案首不要你啦!」
對此,心情好的時候魏景行應付一兩句,若是心情不佳,則置若罔聞。
在縣城忙碌人情交際的徐鈺,自是不知曉這些。
之前送豪禮的幾家,他必須得走動,不為別的,就為了將禮還回去,還不能傷人面子。
當然,這還禮也有講究。
不然,一個不慎弄巧成拙就會落個恃才傲物輕視鄉鄰的惡名,於日後不利。
范棟知曉這位堪稱天才的弟子的心思後,很是無奈。
「怎就要還回去,如此往來,皆是慣例!」
縣裡吳、唐之流,說是大戶,那也僅僅是在淮南縣。
現今的徐家,可非農門這般簡單,一隻腳已經踏入仕宦門族了。
那些人家也就想著趁早結個善緣,若是能有一二分的面子情,日後說不得能幫上自家大忙!
其中道理,徐鈺並非不懂,只是,他不想受制於人,即便是一二分的面子情。
堅持道:「現在送禮,不過就是想著日後有事時我能給予助力,可以他們的家世,即便我現在是秀才也幫不了什麼,只能說他們所圖甚多,我不想為日後埋下禍根。」
那些人所求,無非是等他高中後或是以私,或是官商勾結,這些都不是他能做到的,所以,有些禮沒必要收,即便所有人都覺得應該收!
見他執意要還禮,范棟斟酌後答應,且陪他一道。
說是還禮,實則是退禮,好在中秋在即,送節禮的由頭還是很好用的!
別看當日是管事親自往徐家送禮,可輪到他們收案首老爺的中秋禮時,卻是做不得主。
因此,徐鈺有幸與各家主事之人得見一面。
知曉他此舉很是另類,無人理解,徐鈺姿態放得極低,恭敬又謙謹:「出身淮南縣,日後不論科舉能走多遠,都不會忘記祖籍,亦不會忘記求學科舉路上對小子幫助良多的鄉親,日後若能高中,定不忘初心,感恩故土,回饋鄉親。」
如此說辭,即便有些家主覺得他不識抬舉,也沒再多為難,畢竟,就如他自己所言,淮南縣是祖籍,根子永遠在這裡。
在縣城跑了三天,才將禮還完。
徐鈺頭一次覺得,伏低做小是這般難!
他是不好面子的人啊,怎現在······天曉得多想跟這些人吼一句,「我們又不認識,沒必要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