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徐钰独自回了一趟家。
算着日子,大哥二哥已经到北关,说不得大哥已经往回赶,与顾家的定亲之事该准备起来了。
白氏恰巧有事与儿子商量,见他一人回来,很是纳闷,“景行没来?昨日还听说你俩去镇上呢!”
“嗯,昨天去范二伯的学堂交束脩,以后我跟景行都是范家学堂的挂名学子了。”见地上摆了好些鸡笼,徐钰疑惑道:“怎么这多鸡笼?”
“你爹明年打算再多养几十只鸡,这些新编的鸡笼备着明年用。”
白氏拉了小儿子进东间,斟酌道:“你二哥这一去北关,又要上战场又要巡逻,身边没个人照应,你爹意思多养些鸡,冬月做成腊鸡,开春雪化了跟着商队或镖局去北关看看你二哥,免得······”
见她哽咽,徐钰安慰道:“成啊,到时候大哥陪着一道去,多带些咱们梁州的特产,让二哥送给同僚,既能打好关系也能解馋劲儿。”
“娘,您也别太过担心,二哥识字又通武学,还跟着魏叔叔温叔叔学了兵法,虽不大精通,但在军中可是人才,说不定上官都舍不得他出去冲锋陷阵呢。”
白氏被儿子逗笑,道:“你二哥读书没你大哥用心,不过好在有你大哥管着,也不算太差。”
徐钰无语,他二哥哪里是不算太差,是很优秀好伐!
别说放在长柳村,就算在灵山镇,也能称得上文武双全。
若不是当今科举一道着实难走,他二哥也是能考科举的人。
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家里低调些总归是好的。
“娘,算着日子大哥估计已经返程,定亲礼是不是该备起来了?”
白氏拊掌道:“早备得差不离了,等你大哥回来看看,补些他单给流风的,体面的很。”说着从炕柜中翻出礼单,絮絮叨叨说起来。
这些年,徐钰教导大哥二哥识字算术,他爹娘也跟着认了字,简单的记礼单算账都不在话下。
看着他娘欣喜的神色,徐钰边听边琢磨,提议道:“再添两个砚台四支笔,两刀纸。”
这······白氏踌躇,笔墨纸砚贵,倒也不是她舍不得,而是顾家没个读书人,送这些还不如换成布匹,更实在。
“顾晞风也会在范二伯的学堂读书。”徐钰未多作解释。
白氏了然,急吼吼找炭笔添加礼单。
徐钰装作不经意的样子问道:“娘,外家那边喜信怎么送?”
忙碌的白氏一顿,低低道:“你爹带你大哥亲自走一趟,至于来不来的,看人家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