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人這一秋一冬都在等這一刻,眼睛都要盼紅了。
雖然朝廷的嘉獎好處多多,但也實在太燙手了。
一個疏忽,興許就要翻盤。
幸好,幸好要把這群流民送走了。
流民們也不是沒良心,臨走之前,把破廟和灶棚打掃的很是乾淨。
甚至還用一塊木板,刻了「慈安寺」三個字,掛在廟門上。
慈安,以慈悲之心安流民之苦。
城裡城外的百姓,又被感動了一把。
不必說,又送了一波乾糧。
就是方家都煮了幾籃子雞蛋,挨個兒塞過去。
又過了幾日,百里外的一個寺廟,有遊方僧人到慈安寺落腳兒。
拜過縣令和方家之後,就在慈安寺常住,做了主持。
城裡城外百姓,平日路過,也會上個香。
就是寺廟旁邊的大灶棚,也成了來往行人的暫時落腳處。
等待進城時候,進來避避風,很是不錯。
當然也有算計不好,天黑趕不上進城的,就借宿在慈安寺。
廟裡收個幾文錢,也是個進項…
出了二月,進了三月,天氣就更是暖和了。
山坡上的積雪融化,流向低處,匯合一條條小溪,小溪又匯聚成小河…
春日就在所有人的盼望里,這麼帶著羞澀悄悄來了。
方圓兒被老爹催著,又開始了新一輪育苗行動。
今年村人還是要跟著方家種西瓜,去年只賣了一茬,也讓所有人嘗到了甜頭兒。
雖然不多,只有幾十兩。
但這點兒存銀,在去年那樣的大災中,也成了全家的底氣。
今年還指望西瓜多賣錢,補補去年的損失呢。
之前,村里人閒著無事就要來方家走走,直到方老漢明確答應,今年繼續帶著大伙兒種西瓜。
方家才算得了清靜,否則大門都要關不上了。
天氣晴好,特別是中午時候,太陽曬著暖洋洋。
方圓兒在廊檐下的背風處,鋪了一張矮塌,添了褥子。
然後把兩個小侄兒抱上去,教他們學走路。
看著孩子,才會發覺時光流轉的太快。
七斤和八斤,如今已經一歲半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擇婿
家裡日子好過,劉氏和王氏不缺吃喝,沒有煩心事。
平日沒有什麼活計,只是照顧孩子,還有丫鬟搭把手兒。
所以,兩個孩子被照顧的很好,白胖可愛,笑起來幾顆小乳牙,簡直能把人的心融化。
全家人出門回來,都願意第一個抱抱他們,逗弄兩下。
聽見孩子天真的笑聲,無論什麼煩惱都能煙消雲散。
兩個小侄兒也是方圓兒的心頭寶,從半歲開始,只要她在家,輔食就是她親手做。
兩個胖小子的每一斤肉肉,都有姑姑的功勞。
蘭草和翠萍幾個年歲也都不大,主家和善,她們也活泛。
這會兒圍在小姐和兩個小少爺旁邊,不時拿著布老虎,逗弄兩個孩子比賽,看誰走得遠。
偶爾哪個胖小子急了,蹦出一個字,就惹得她們歡呼。
家裡難得這麼熱鬧,趙金蓮和劉氏王氏坐在一邊做針線,偶爾看過來,也是笑餓開懷。
但趙金蓮心裡總是有個結過不去,閨女…十九了!
放在別人家裡,十九的女子,孩子都滿地跑了。
家裡倒是捨不得,恨不能找個上門女婿。
但姑娘大了,總要出嫁啊。
村里村外,年齡相當的後生小子,不等趙玉蓮打聽,方老二都扒拉個遍。
不是這個丑,就是那個懶,好不容易有個在外做買賣的,還嫌棄人家油滑。
方玉那邊,也是瞧著哪個同窗都配不上自家妹妹。
這般,方圓兒的親事就被耽誤下來了。
王氏聰明,眼見婆婆又在望著小姑子嘆氣,就猜到她的心思。
於是,她盤算了很久的事,就忍不住想同婆婆說說。
「娘,您是不是再犯愁妹妹的親事?
其實,我覺得,咱們是不是在身邊看看。
妹妹最好不要遠嫁,我們捨不得。」
趙金蓮愁的把手裡衣衫都放了下來,低聲應道。
「我也想在身邊給圓兒找婆家啊,但南北二屯的,哪有什麼好人家啊。」
劉氏朝著玉容院子那邊努努嘴,笑道。
「娘,咱們家裡是不是燈下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