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吃不下。王德全,你說朕是不是把他們都得罪乾淨了?」
一百八十名出席朝會的文武官員,有一百五十三人都跪在大殿外面,支持新政的僅僅只有二十幾個。
更讓她無語的是,這些人像是組織好了似的,要和她對抗。
「皇上……」王公公上前,倒了一杯茶,遞到皇上的面前,道:「奴才不懂朝政,但奴才知道,他們是吃著皇糧的,他們的功名利祿都得靠官職。所以皇上……大可不必擔心,三日後,他們不來上朝。」
顧瑤苦笑一聲。
她倒不是擔心他們三日後不來上朝,而是擔心新政推行的阻力太大,以致最後推行不下去。
這大越國,真正為國為民的好官太少了。
「那你覺得新政推行後,這天下會亂嗎?」顧瑤再問。
這個王公公伺候了三代君王,從未出過差錯,顧瑤知道,這樣的宮人其實是看問題比那些王公大臣還要准。
「皇上,您這問題難到奴才了,奴才可回答不了這樣的問題。」王公公彎著腰,在給皇上倒茶。
「行了,你也別在朕面前裝,朕問你,你就說。」顧瑤嚴厲道。
王公公提著茶壺的手頓了一下,他想了好一會,回道:「皇上,奴才沒讀什麼書,大道理不懂,但奴才想,當今這天下應該不會有大亂。」
「哦……為何不會有大亂?」
對於新政推行後,會發生什麼顧瑤其實心裡並沒有底,那些地方鄉紳是否有能力策動暴亂,她也無法確定。
王公公想了想,再道:「皇上,這天下大亂啊,得許多百姓活不下去了,才會起兵造反。您愛民如子,先是停徵了人丁稅,新政又減了貧民百姓的田畝稅,如此,他們怎麼會亂呢。」
第912章 咱們先觀望
鎮國公府岳家。
下午時,岳家門口停了十幾輛馬車,馬車裡下來的官員包括中書舍人於明、梁國公梁友亮,宣林候張羽,翰林院學士張昭,以及吏部尚書孫錦成等十幾位官員。
他們都不是岳家的親戚,但今日為了同一個目的,都來到了這裡。
梁國公主動敲了門。
不一會兒後,門開了。
開門的是岳家的當家主母岳夫人。
她已經知道有十幾位朝中大臣來到了自家門口。
「夫人,打攪了,我們想求見鎮國公岳將軍。」
岳夫人臉上帶著笑意,回道:「那諸位來的還真不是時候,我夫君今日和幾位好友出去狩獵了。」
「那岳將軍何時回來?」梁友亮再問。
岳夫人笑著搖了搖頭,再又回道:「這個我就不知道。」
聽到這個回答,門口站著的官員都有些失落。
但對方已經這麼答了,不管岳將軍在不在家都不會見他們了。
「打攪夫人了,那我等改日再來拜見。」
沒有見到岳凌將軍,十幾人又上了馬車,不過他們沒有回家,而是去了翰林院學士張昭家名下的一家酒鋪。
他們進了酒鋪後沒有喝酒,而是支走了酒鋪里幾個幹事的店家和夥計,然後關上了大門。
大夥圍著一張桌子坐著,一個個都是愁眉苦臉。
「梁大人,現在該如何是好啊。這岳將軍不見咱們,可見岳家也是不會站出來反對皇上要推行的新政。」張昭唉聲嘆氣道。
這新政要真推行,那他張家一年就要交上千兩銀子的田稅,他一個五品官,一年的俸祿也就這麼多,這俸祿都得拿去交稅了。
梁友亮眉頭緊蹙,道:「眼上咱們也沒有辦法了,岳家不反對,楚太傅更是連朝會都不參加。我們若再公然站出來反對,只怕會惹得皇上大怒,到時候可就真的丟了爵位,丟了官職。」
梁友亮算是看明白了,那些手掌重兵的武將們不站出來反對,他們這些人反對掀不起什麼風浪的。
「要我說,咱們先觀望,這新政反正要先試行三年,說不定試行就失敗了,那些地方鄉紳可有的是法子對抗朝廷的政策。」孫錦成並不認為新政能推行成功。
「只能這樣了,咱們走一步看一步吧。」=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5_b/bjZPu.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