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很少來吏部衙門,今年還是第一次。
「找楊州的官員名冊,不僅是現在這一批官員,從興起元年起,所有的名冊都給朕找來。」
顧瑤想二十年,楊州從二十年前就已經在兼併農田改農為商,也就是說,從那個時候起,楊州就已經有問題,但從下到上,朝廷都被蒙在鼓裡。
「臣這就去找。」
約半個時辰後,吏部尚書孫錦成捧著厚厚的七八本冊子出來。
他將冊子放在了桌上,道:「皇上,臣都找來了,」
顧瑤拿出其中一本,開始看,因為時間久遠,再加上都是地方官員,顧瑤很多名字都是很陌生的。
但在看到第二本興起四年的楊州官員名冊時,顧瑤看到了兩個熟悉的名字,陸丁元、付永寧。這兩人在興起四年到興起七年,一個任楊州知府,一個任楊州通判。
這兩人顧瑤可沒忘記,他們一個是四年前,因為走私鹽鐵,貪污大案而被自己處死的戶部尚書陸丁元,一個是被秦蕭在興起二十年滅了滿門的前戶部侍郎付永年。
這兩人就是秦蕭要復仇的貪官污吏。
顧瑤再看後面一本名冊,興起七年,接任楊州知府的是周良,接任楊州的通判的就是現在抓了的華南布政使郭德海。
顧瑤再看興起七年的戶部尚書,叫李東升。
顧瑤對這個官員沒什麼印象,對方已經去世了。
「孫錦成,你給朕說說這個李東升。」
能包庇楊州的只有可能是戶部,因為戶部負責管理全國的田產賦稅。
「皇上,李東升大人在興起十五年就去世了,臣還有印象,他是因病去世的,他死前任的是門下侍郎兼太子太保。」
「太子太保。」
聽到太子二字顧瑤緊蹙了眉頭。這裡說的太子可不是她,而是已經因為謀反被她處死的廢太子顧昊。
「對,皇上,興起十四年,先帝立了廢太子顧昊為太子,任命李東升大人為太子太保,教導太子。」
顧瑤點了下頭。
現在看來,這個李東升應該是有問題的,他當戶部尚書時,楊州開始出事。
「李東升那時候和朝中哪些官員誰走得近?」顧瑤再問。
孫錦成想了一下,回道:「皇上,這臣也不太清楚,臣那時候還年輕,官職也只是個五品朝奉大夫。」
第957章 丞相絕不是那種人
顧瑤回到了南書房,他將楊州官員的名冊也都帶回來。
王公公看到皇上熱得滿頭大汗的,忙吩咐宮人端來了茶水和西瓜。
顧瑤沒有心思吃東西,她看著帶回來的這些冊子,這些都是她從吏部找來的。
她內心很疑惑,思考過後,她看向一旁的已經六十三歲的王公公。
這個伺候了三代君王的昭和殿掌事太監,也是最了解皇上和百官的宮人。
她問到:「王德全,你對李東升還有印象嗎?」
這個人已經死了十三年了。
王公公沒想到皇上突然問起一個死了多年的官員,他回道:「皇上,這李大人曾官居高位,奴才還記得一些。」
「那你說說,他當時任戶部尚書、門下侍郎、太子太保期間和哪些官員走得近?」
王公公想了想,回道:「皇上,奴才記得他和當時掌管三司的趙國公關係不錯,兩人在朝堂上也常常是一致的意見。」
「趙國公?」
「對,這李東升大人還是趙國公推薦才當了太子太保。」王公公再又回道。
「那他和丞相關係怎麼樣?」
此人若還在世,年齡和丞相相仿。
「皇上,您不會真的信了剛剛那個華南布政使郭德海的說辭吧。他就是污衊。丞相絕不是那種人。」
王公公聽皇上這麼問,忙解釋道。
「朕問你他和丞相以前關係如何?」顧瑤看得出來,王公公是極力維護丞相的。
「皇上,李東升和丞相那時應該關係不太好,那時候先皇重用趙國公趙啟,朝中許多人都屬於趙家的勢力,丞相那時候在吏部當值,是吏部尚書,趙國公當時很排斥丞相,曾兩次建議先皇換吏部尚書。」
「那後來為什麼沒換?」顧瑤接著問。
她自己她這父皇昏庸無能,曾很長一段時間重用趙家,導致朝廷上下都被趙家勢力把持了。
「皇上,先皇后來意識到朝中趙家勢力太龐大,所以可能是為了平衡朝局,興起十四年,先皇開始重用丞相,但直到興起十八年,丞相才真正掌管三省六部。」
「後來的事,皇上也就都知道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5_b/bjZPu.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