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娘當時回他道:若是一當十,當,求有峰迴路轉,不求無路可走,九死一生時,便朝著一生走便是,大丈夫,當火中取栗便火中取栗。
從小習讀兵法的她在這等事上甚是堅決,從不猶豫。
母妃看中她家世,他卻是愛她敬她才華心胸。
她不會怪他連累她的。
佩梅懂「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當中的「為」與「不為」的分寸,她比他的老師更懂他的艱難與掙扎。
她憐惜他。
只是憐惜得太輕率了,想必,她比以往更懂她讀過的那些書當中的蘊意了。
書教人,教一萬遍,可能也不懂其中真意,遠不如事教人一次,來得深刻易懂。
梅娘懂的。
想必她已是很懂了。
太孫的話,讓丁女抿緊了嘴,看著衛詡的眼更顯嚴苛。
她不喜歡太孫對待太孫妃的方式。
為何犧牲的都是女子?
娘娘委屈求全半生,也沒求來陛下的寬容仁愛!
一句「她懂得」,便要讓太孫妃去承受那位雷霆的猜忌、不滿、不喜嗎?
太孫妃為他做得還不夠多嗎?
丁女憤怒,眼睛裡燃起了火,從不在宮裡的主人們面前多置一詞的她張開了凌厲的嘴唇,道:「這會讓她在陛下那裡烙下更不好的印象,下次有事,明明她還可以有一點生機,可會因為這徒增的一點不喜,她便只有死!您又不是不知!」
衛詡滿心苦澀,他想解釋,卻無從解釋,不知從何解釋,他張著嘴看著姑姑,滿臉惶然與無措。
「奴婢失禮了。」丁女說罷,又後悔自己的不敬了,她朝衛詡福了一記身,也知改變不了太孫的決定,道:「奴婢退下。」
她轉身而去,直到走出翼和殿那冒著涼氣的小殿之時,她還乞望著太孫能叫停她。
可直到她離開了小鳳棲宮,也沒有等到那一聲。
她走後,衛詡久久未動,小楊子陪他站了一炷香有餘,方才輕聲道:「太孫,走嗎?」
衛詡回首,朝他點頭。
他臉上沒有表情,不見笑容,也不見怒意,平靜無波,小楊子卻是看得心肺俱裂,心中疼痛不已,他抬袖擦著眼邊的淚,泣道:「太孫,太孫妃懂得就好了,她不會怪您的,您就放心好了。」
第139章 他那身子骨,不知會不會疼。
丁女回去,她雖然在路中已藏下心中怒意,可與佩梅稟報之時,語氣難免較平時冷硬了兩分,便是她自己,也聽出了自己的不對勁。
佩梅溫和看著憐愛她的姑姑。
她想朝姑姑微笑,告知姑姑,她懂詡兒,她不怪詡兒,這無甚好怪的。
先人成事的路上,計較委屈不委屈這等細微末枝的人,將將起步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