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個名頭,太孫妃只是個孫媳罷了,她的封賞,至多也是太子父為帝後有所表現,帝祖在世,就封孫媳婦的,古往今來,就佩梅所知的史上,也就發生過一次而已。
那被賜予了「賢」字的太孫妃,其夫後來成為了皇帝,其子也為帝,其夫其子在位時,造就了當朝為期一百年的盛世。
這兩位帝王在位期間,民富國強,百姓安居樂業,發明甚多,還有頗多玩樂的手法,比如衛國在玩的九子棋、紙牌,還有桑酒、怪志小說便是在當時發展而起,經由流傳到了如今,管中窺豹,也可看出,當時這盛世的盛況。
佩梅對此事知之甚詳,深信不疑,起因是他們佩家先祖也是起勢於那一朝,此朝著史,當中就有佩氏先祖。
皇帝祖父當真是會封啊。
佩家便是受再大的委屈,此「賢」字一出,祖父與父兄,皆得對他肝腦塗地不可了。
便是她,想著這「賢」字,便也忍不住心潮澎湃,詡兒這是,有望了嗎?
她一言不發,面色潮紅,三娘見狀,擔擾前來摸她額頭,碰到她冰涼的臉,佩梅臉上一涼,方才回過神來,咬住了牙,與姑姑慢慢道:「我知道,姑姑知道嗎?」
「我聽前來給我們報信的小拾八公公說,這是個很祥瑞的賞賜,因為這個賞賜太大了,他說陛下就不給我們賞銀子了。」
佩梅不禁一笑,輕聲道:「要打仗了,內庫沒銀子。」
不可能賞的,哪怕賞一文錢,陛下都要心痛。
「是太大了,」說罷,她抓著擔憂不已,欲要起身回頭找人的姑姑的手,搖頭示意她身子沒事,道:「姑姑,前些朝僅有一位被封為賢妃的太孫妃,她的夫君乃』荀武帝,『其子乃』荀文帝,『你聽說過嗎?」
三娘目瞪口呆。
她不知道太孫賢妃是誰,但她知道荀武帝是誰,武帝皇后是誰,武帝皇后兒子文帝是誰……
大到宮中戲曲,小到民間唱戲的,皆有武帝文帝戲目。
「我聽說過,」三娘坐不住了,她心口燙得厲害,彎下腰跪在床腳榻上,握著殿下的手,小小聲道:「那前朝豈不是要說您的不是了?」
這個封賞委實是大,可前太子妃著實也是死得不光彩,扈三娘生怕前朝拿此事出來攻擊殿下。
「沒用的,此賞是陛下拿來安佩家與佩家一系親朋戚友的心的。要打仗了姑姑,打仗要花銀子,銀子怎麼來,便是從之宮屋修繕所花的銀子來。往常這宮屋便是簡單修修,也要花七八十兩一間,若是建,一二百兩方能造得出一個一進屋子,這還不包括要買地的錢,可我爹爹,愣是想法子,把一個建一進屋子的錢,從二百兩省到了七十五兩,這還是都城物貴,有些東西還要給點錢,要是到了地方上,像木頭磚頭這些實際上還能省一些錢,只要工部管理得當,還能減幾兩銀子,你想想,官府建出這些屋子來拿出去賣,拿出了去租賃,只要往常一半的銀子,會有人捨得出這銀子嗎?」
「有些人家,便是借遍了,也會買罷?」三娘想到了她知曉的一些情況,小聲道:「城裡好讀書一些,好先生都住在城裡,鄉下也有告老還鄉的學儒,還有考不上進士的秀才,可這些都是城裡住不下回家去的。」
「是啊,這些年,好多些貧民家裡出來的人,當官的當官,當將軍當將軍,在我們衛國,貧民寒門子弟讀書有用。」為了讓孩子讀出來,這些最底層為人父母者的人,便是賣命也在所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