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雲徊數落:「這是在你同事的面前,你怎麼這麼沒正經的?」
他繼而又關切道:「你們的項目主題,還沒有想出來嗎?有什麼我能幫忙的,儘管說。」
袁恆宇如實回答:「想了很多種方案,有本地化的電商平台,有協助電商創業的APP,還有助農APP。我覺得都很普通,不符合繁星的主題。」
蕭雲徊細品袁恆宇嚴陣以待的樣子,居然還想思考繁星的專屬主題,忍俊不禁。
袁恆宇見他笑得很是好看,有些迷醉,問:「你為什麼笑?」
「我笑你啊,」蕭雲徊滿懷寵溺:「認識你的時候是個問題寶寶。一天到晚,有那麼多的小問題需要我回答,現在也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了。好神奇啊!」
……沉默片刻。
「你剛剛說的話,再說一遍?」袁恆宇驟然靈感噴發。
蕭雲徊不明所以:「我笑你,認識你的時候是個問題寶寶?一天到晚……」
「問題寶寶……後半句是什麼?」 袁恆宇難得打斷他講話,腦迴路不知拐到哪條十八彎的山路上。
「有那麼多的小問題,需要我回答?」蕭雲徊只得懵懵懂懂回憶,老老實實作答。
「我知道了!」袁恆宇如夢方醒。
這一聲「我知道了」音量明顯增加,不遠處,楊童、黎菲菲、秦琳和李誠全都被吸引了注意力,見到袁恆宇轉過身來對大家宣布:
「我知道我們要做什麼了!」
「問與答!」
眾人:「問與答?」
袁恆宇:「嗯,問與答。」
項目名稱:問與答——虛擬陪伴APP
項目內容:設計一款輕量AI對話器(主要以手機端為主)
目標群體:聚焦弱勢關懷
留守/空巢老人定製:每日提醒,方言模式,子女模式。
留守婦女定製:閨蜜模式,法律常識科普,情緒疏導。
留守兒童定製:哥哥/姐姐/夥伴模式,睡前故事,課本朗讀。
精神障礙(如自閉症)用戶定製:「高容錯」提問模式,重複/跳躍提問回應,永遠溫和回應。
主要功能:陪聊,提醒,講解家鄉新聞瑣事,科普知識等。
設計立意:讓沉默的人被聽到,讓孤獨的人被陪伴。
【五人分工計劃表】
項目負責人/產品+運營(袁恆宇,外援蕭雲徊)
任務:研究用戶(針對不同用戶畫像,做簡單訪談)。
落實方案:蕭雲徊訪談,袁恆宇記錄與錄入。
對話系統開發:博三黎菲菲
任務:介入已有AI對話接口,返回回應。
APP開發/前段:研三楊童
任務:實現大字圖標和語音按鈕,簡化手機操作界面。
語音播報:研三秦琳
任務:把AI回答變成語音播報。
後端/數據:博三李誠
任務:接入已有base,快速起後端。
預計開發時間:六周。
預計測試時間:兩周。
任務經由袁恆宇分配完畢,眾人開始緊鑼密鼓地各司其職。
開發的第二周,在蕭雲徊基於繁星的老人與婦女的訪談樣本中,他們發現,本地用戶語音識別不准、指令不清晰的問題尤為顯著。
袁恆宇迅速將問題整理為用戶語言特性文檔,提出建立「關鍵詞兜底邏輯」。
黎菲菲因此調整AI接口調用邏輯,加入「模糊匹配+關鍵詞提取」策略。
好不容易走順,緊接著他們又發現,已經極簡的操作界面,還是會產生不可避免的誤觸,試運營時尤其老年用戶反饋:語音和錄入的按鈕操作不夠簡便,造成誤差。
李誠立刻觀察後台日誌,發現甚至產生了同一用戶一分鐘內重複出發語音錄入高達五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