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笑著問他,「榮娘娘去嗎?」
「二姐去,我額娘肯定要跟著去。」三阿哥道。
康熙對兒子們嚴格,對幾個女兒很是寬容。四位公主都跟著去,連帶著生母也得了殊榮。
三阿哥話音剛落,上書房的阿哥們都不禁羨慕起幾個姐妹來。
阿哥們在上書房唉聲嘆氣,公主們聚在慈寧宮喜氣洋洋。
太皇太后給這群曾孫女做了許多衣裳,又一人賞了好幾匹上乘的料子,哄得幾個小姑娘嘰嘰喳喳笑個不停。
「還是老祖宗疼我們。」二公主道。
大公主素來端莊持重,二公主風風火火,三公主文靜內斂,四公主機靈活潑。
二公主和四公主一唱一和,太皇太后心情大好,午膳都多用了半碗飯和兩個餑餑。
「比起上書房那群皮猴兒,還是女兒家可人疼。」太皇太后拉著大公主的手說道。
「兄弟們長大了為汗阿瑪分憂,我們替汗阿瑪盡孝心,陪著烏庫瑪嬤也是分憂。兄弟姊妹們殊途同歸,總歸都是為了大清和汗阿瑪。」大公主在太皇太后和康熙跟前,是個說話有分量的人,哪怕是養女,也排在幾位妹妹前頭。
太皇太后看向大公主的眼神更加滿意,恭親王生了個好女兒。
康熙一進門聽見的也是大公主這話,心裡跟喝了蜜似的。
幾位公主起身給康熙行禮問安,康熙親昵地叫起,一一問過幾個孩子的近況。
「雖說最近天熱,但你們一早一晚也切莫貪涼。」康熙溫聲叮囑了一番,又對著三公主道:「你體寒,更要離冰遠一些。」
三公主點頭,「汗阿瑪的叮囑,女兒謹記在心。」
欽天監已經定了出行的日子,九月二十八日。滿打滿算,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後宮隨行的名單還未確定。
康熙這次來就是和太皇太后商議名單之事。
幾位公主退去偏殿後,康熙才開口,「朕已決定讓佟貴妃留在宮中操持宮務,隨駕出行的名單,除了幾位公主的生母,其他的還未定。」
「江南是漢人聚集的地方,總要帶上的漢軍旗的嬪妃。」太皇太后道。
「眼下宮裡位分高的漢軍旗嬪妃不多,安嬪出自漢軍正藍旗,屬一宮主位,又是李永芳後人,帶上她去正好。」
「瑪嬤說的是。」康熙道:「這次南巡是為了體察民情,周知吏治。三年前平定三藩,去年**,如今也是時候去宮外看看民生如何。」
最重要的,是漢人對滿人治理的天下作何評價。
這也是康熙本人最在意的。
對於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心裡是什麼想法,太皇太后心裡門清兒。後宮隨行嬪妃的名單她可以說上話,但朝中跟隨皇帝出行的百官名單,就不能插手了。
「大公主已經過了十三歲生辰,按理來說已是長成,不知皇上要把她許給誰?」
大清的公主,免不了撫蒙的命運,從開國之初便是如此,太皇太后這樣問並不算涉政。
康熙對於大公主的婚事,已經有了定奪,「總歸還是科爾沁部,具體人選還未定下。」
太皇太后滿意點頭,大清與蒙古科爾沁部的聯姻,一雙手都數不清,大公主作為皇帝長女,自然也要嫁到科爾沁部。
--
乾清宮。
從慈寧宮回來的康熙馬不停蹄召見了幾位親王和親信大臣,兩位國舅佟國維和佟國綱也在列。
聖駕出行,幾位親王肯定要跟著。而佟家作為康熙的母家,也要伴隨萬歲爺南巡。佟國綱作為長兄,理所應當地擔任了護衛皇帝之職。
這次南巡,最主要的是治理河道。出行的路線,也只有他們幾個心腹重臣知道。
此行繞開了揚州,佟家兄弟倆隱晦地對換了眼神,幾位親王的表情也十分嚴肅。
眾人心裡都知道原因,但是無人敢說。
滿人入關的時候,在揚州屠城太慘烈。聖駕到此,恐怕會引起漢人的反抗,萬一藉此生事,致使朝堂動盪,此次南巡就得不償失了。
康熙交代完事宜後,眾人便散了。
看到皇上起駕承乾宮,佟國維頓覺安心了不少。
自己家女兒嫁到赫舍里氏,雖說也是高門顯貴,但是再顯貴也比不得皇家。佟國綱眼熱又沒法,哼了一聲,抬腳就走。
恭親王腳步慢,停下和佟國維寒暄了幾句。
佟家和恭親王一向沒過多的往來,恭親王主動示好,佟國維接的也利索,不一會兒就商議著改日府上小酌幾杯。
--
承乾宮。
佟佳禾沒想到今日會來那麼多人。
先是來上門道謝的宜妃母子,接著是康熙。
任憑宜妃在翊坤宮和康熙如何柔情蜜意,在貴妃的承乾宮見到皇上,宜妃只行禮請安時對視了一眼就移開視線,堅決不讓貴妃誤會自己要和她搶人。
康熙沒想到在這兒會見到宜妃和五阿哥、九阿哥。
九阿哥已經一歲多了,因為宜妃養得精細,餵成了個大胖小子,此時正挪動著蓮藕般的粗腿跟著五阿哥和八阿哥學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