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下朝,傳口諭的小太監便迎了上來,帶著璟瑄與胤禛一同到了乾清宮。
梁九功先是與胤禛寒暄幾句,態度恭敬,卻並不親近,可他一見璟瑄便笑成了一朵花。
他恭順地給二人上茶,給胤禛的是西湖龍井,這是依著皇子的舊例。但給璟瑄的,卻是她喜愛的桂花紅茶。
康熙與胤禛寒暄幾句,接著便賜了個格格給他,還是滿洲大姓,鈕祜祿氏。大體意思便是要他好生開支散葉。
其實胤禛的生母德妃尚在,他是不好越過德妃直接賜人的。但奈何德妃不知什麼原因,選得人都是一些漢軍旗的,他心裡也有些不滿。
「打仗,光靠勇武是遠遠不夠的,大臣們的顧慮也有道理,」康熙此時倒是有那麼幾絲教導的意思,「不是你誇下了海口,皇瑪法便能隨你去的。」
璟瑄點了點頭:「孫女明白。」
到底出海作戰非同尋常小事,乃是一國戰事,其中牽扯太多,絕不是區區一句以死謝罪便能抵得了的。
再者,康熙對這個救了自己的孫女,到底也是有幾分真情的。海上本就兇險,若是戰敗,他該如何面對老四?
胤禛這些年,子嗣本就不豐厚,又與璟瑄父女情深,看他在朝上如此維護璟瑄,便可見一斑了。
他派十三和年羹堯去,也是這個意思,若是事情危機,他們自然能便(bian)宜行事。
康熙放下手中摺子:「對於此次出海,你有何打算?」
「孫女想在山東威海衛組建水師,」璟瑄想起歷史上的北洋水師,心中頓感無限酸澀,「皇瑪法,這制海權,我們必須要拿到。」
胤禛聽到「北洋水師」這四個字之時,險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雙眼通紅,眼神冷到可怕。
他見過,他記得,他忘不了。
他見過連天的炮火,他記得沸騰的海水,他忘不了那場屈辱的戰役,以及死去的戰士。
璟瑄也是如此。
她每每想起曾經歷史課本上所寫的,心中都無限唏噓——鄧世昌,致遠艦……
全盛時期,北洋水師的排名世界可達亞洲第一,是洋務運動時期建立的海軍艦隊,奈何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昔年鄧公見到日軍的吉野艦,他們仗著船堅炮利,立志擊沉倭艦,最終駕著全身著火的致遠艦,拼盡全力撞向吉野艦,卻無奈喪生於冰冷的黃海之中。
後來,清朝便失去了黃海的制海權。
偉大的英雄葬身海水之中,可他的魂靈卻永垂不朽。終於,有人穿越了百年時光,有了扭轉一切的能力。
璟瑄從不覺得穿越到這個封建時代是一件好事,縱然她成了上位者,縱然她有了這麼多的朋友與親人。
但這一刻,她甚至感激上蒼,讓她來到了這裡。更慶幸,她有改變一切的能力。
「你去山東以後,要照顧好自己,凡事多聽取下屬的意見,不可剛愎自用。」
康熙打量了一下璟瑄的神色,見她滿臉濡慕,便繼續說道:「年羹堯與你十三叔,俱是有才幹之人,要善用他們。」
「孫女明白,」璟瑄無比認真,感激地看向康熙,「皇瑪法這是疼我,才教我這許多道理。」
她自然知道,年羹堯與十三叔的本事,更明白康熙的意思:她未曾想到,康熙想讓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年大將軍來背鍋,若此次戰敗,想必這帽子便落到了年羹堯身上,這是要保全她呀。
昔年大阿哥不也是讓福全背鍋?康熙的手段還是一如既往。一方面手足情深,一方面毫不猶豫地退出去背鍋。
但她與大伯不一樣,她有系統的加持,有論壇的網友,更重要的是,她穿越百年來此,對那段歷史,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
至於十三叔過去,一方面是想幫她,另一方面怕也是防了她一手,畢竟十三叔明面上還是廢太子之人。
「組建海軍絕非易事,」康熙威嚴的聲音傳來,帶著些考校的意思,「你當眾立下軍令狀,可是心中已經有了章程?」
「回皇瑪法,蘇子雅已經帶領著工部眾人,結合西洋的制式,研發了許多新式戰船。」
康熙點了點頭,他看似溫和地笑道:「朕這蘇院使,倒是早就上過摺子,戴梓也研製出了許多輕、重型火器,原來是為了此事。」
這便是敲打了,這些人之前都是璟瑄手下,哪怕後來新成立了皇家研究院,自然也是少不了交流與合作。
「孫女畢竟是『贊助商』嘛,」璟瑄不慌不忙,阿瑪早就提醒過她此事,「那水泥工坊的三成利,有兩成都捐到研究院了。」
這「贊助商」康熙倒是聽過,只不過旁人倒是沒有幾個捐的,只這丫頭往裡填了不少銀子。
拿人的手短,做皇帝也不容易啊。
罷了。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這會兒康熙又冠冕堂皇了:「只要是為大清做貢獻,朕自然是支持的。」
反正縱使蘇文研究出再多的技術,不還是用於大清。這璟瑄若是想隱瞞,早就隱瞞住了,又何必請他成立研究院?
「你欲以何種理由出師?」康熙這下是真得上了心,「我泱泱大國,務必師出有名。」
「您放心,」璟瑄笑得無比狡猾,「我們先以貿易為名與之交往,接著設下陷阱,等他們主動出手,等他們出手之後,便將其一舉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