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日,麂子參加完帝君慶典才返回玄夷城,那時他就聽青南提過羽邑將遷徙的事。
顯然,返回玄夷城後,麂子就將這件事告訴玄暘。
「覡鷺,我在委麓聽說羽邑人在嶂山營建新邑,便就直接過來,沒有前往羽邑,果然你人就在這裡。」麂子從隨身的行囊中取出一隻四方型的朱漆木盒,他恭敬地將它遞向青南,笑語:「國君托我帶給覡鷺。」
漆盒捧在手中分量不重,想來又是一件十分貴重的禮物。
「他人可安好?」青南接過漆盒,問詢。
「國君很好,就是不肯娶妻,誰勸都沒用。去年國君調停舒瀆與尹城的戰事,尹君有個女兒十分漂亮,尹君想要將女兒嫁予國君,遭國君拒絕。我們都猜測,國君或許早有鍾情的女子,可惜因為某種緣故無法迎娶她。」
聽見麂子的這番話,青南淡定回道:「不無可能。」
捧在手中的漆盒沉甸甸,不知裡頭裝了什麼。
後來,青南打開漆盒才發現裡邊竟是一件綴有白玉與珍珠的錦袍,袍帶尤其華美,繡工精湛,令人讚嘆。
這樣一件錦袍,價值遠遠勝於美玉,是不可多得之物,恐怕也是國君及其配偶才能穿的禮服。
漆盒內還有一枚木簡,上面有一行岱夷符號,用硃砂書寫。
青南無法釋讀,但若是他日後前往玄夷城,執木簡問書寫者,便能知曉木簡上寫了什麼。
玄暘寫它時,心裡那點小心思,簡直藏不住。
大概會是:「青南,若是新邑建成,你可願意前來」諸如此類的字句吧。
玄夷城的工匠只會說岱夷語,無法與羽人族的工匠交流,起初一直由青南與覡鴒負責溝通與轉述,後來雙方的工匠互相熟悉,在合作中培養出默契,這些玄夷城工匠的作用才真正發揮出來。
兩族的技能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對雙方都有益處,玄暘將他們派遣過來協助青南,顯然也有讓他們向羽人族學習技術的想法。
麓邑的營建搞得如火如荼,夏日結束前,絕大部分屋舍已經建好,祠廟與祭壇營建大半。
天氣轉涼,秋葉紛紛落下時,麓邑的壕溝合圍。
自此,麓邑成為真正的聚落,有眾多居民,有成片的農田、有手工業作坊,有武備——瞭望台與壕溝,人們安居,心中有希望。
麂子便是在這時候決定離開麓邑,他留下玄夷城的工匠,與兩名岱夷勇士結伴同行,他們將在冬日到來前渡過懷水,行色匆匆,在冬天趕往玄夷城。
麓邑的居民為他們舉行歡送酒宴,在篝火與歌舞中送行這三名玄夷城來的尊客,人們心懷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