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宴會後的第二日,李令月便換下了戎裝,穿著便服親自去田間視察。
他們這些唐軍降臨這戰國亂世,已有大半年光景了。
這大半年以來,李令月的系統積分只出不進,已經瀕臨一個極為危險的界限,她心中自然焦急。再這樣下去,別說賺夠回程的積分了,她的信用值都要破產了!雖然系統並未明確告訴她,信用破產會有什麼懲罰,但李令月並不想親自去嘗試。
鑑於李令月的系統是「愛民如子系統」,要獲取積分,對她而言,就是要提升治下之民的幸福感。
以糧食為著手點,提高當地糧食產量,讓死於飢餓與災荒的百姓減少,無疑是最快的法子。這一點,她在安西四鎮時,便親自試過了。
她身邊兒有兩千醫護人員,雖說這些醫護人員中精通醫術的不多,但在這長安鄉中開開醫館,傳播一些醫學知識,也能為長安鄉的百姓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那兩千負責製造火器的工匠,也別忙著製造火器了,趕緊想法子把紙給造出來吧,沒紙用可太不方便了。雖說專業不大對口,但她相信他們可以!
除此之外,李令月還想了一些致富的點子。不過,她只是略略想了想,就放棄了。
她在安西四鎮時,非常鼓勵商人往來於絲綢之路進行貿易。一來可從外邦帶來一些本地沒有的物事,二來可改善當地經濟狀況。但這一套並不適合現在的長安鄉。
畢竟,秦法可是相當的重農抑商,生怕老百姓們都跑去經商了,沒人種地了。
即使李令月和她的大軍在秦國獲得了一定的外交赦免權,他們也不可能在基本國策上跟秦法對著來干。
除非他們能夠讓秦國的糧食大規模增產,讓秦國不需要那麼多農民日夜辛苦勞作,便能養得活整個國家。唯有這樣,才能解放一批秦人出來,而後勸說秦王再次變法,進而改變秦國百姓的從業結構。
罷了罷了,這個稍後再考慮吧。
總體而言,李令月想儘快把分數攢起來,就要努力搞基建,讓老百姓的日子好過起來。除此之外,若是有外敵入侵,她帶著自己麾下的軍隊打退外敵,庇佑百姓,也能獲得相當可觀的積分。
一想到這,李令月渾身上下便充滿了幹勁。
在指揮著手底下的人將荒地開墾好後,李令月親自選了塊地,準備從系統中「貸款」取一些冬薯和四季薯出來種。
冬薯,顧名思義,適合在冬季種植,當年十一月栽種,等到次年四至五月便可收穫。
四季薯則是一年四季都可種植。
這冬薯和四季薯在李令月的大唐已經傳播開了,若是在大唐,她想要從系統中兌換一些東薯和四季薯,要的積分很少。
可四季薯對於秦國來說畢竟是前所未有之物。現在,她要兌換四季薯,拿到秦國來種,所要花費的積分高得驚人。
李令月肉痛地看著自己系統中的欠款又增多了,一臉麻木地安慰自己,罷了罷了,債多了不愁。
有什麼辦法呢?該花的積分,還得花啊。
為了儘快還清貸款,她選擇……繼續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