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這之前,造紙廠也不是沒有製造出草紙,可那些草紙太過粗糙,定是不能直接呈到嬴政跟前的。
直到日常用紙的柔軟度和顏值勉強達標,李令月才將此物推薦給嬴政。
此時,她將對嬴政的稱呼改回了「陛下」,便代表著他們是在談公事。
嬴政在聽了李令月的話後,果然頗感興趣地將那手紙接過來,仔細端詳了一陣。
「此物甚好,待寡人回宮,便命人來向太女學習製造手紙的技術。」
「說來,太女助寡人良多,寡人不給太女一些謝禮,似乎說不過去啊。」嬴政一面說著這話,一面想著奉他之命入楚的姚賈。
過去了這麼些時日,也不知姚賈人走到哪裡了,在楚國那邊進展如何了。
「紙張這物事,非但於陛下、於秦國官員、於士人大有裨益,同樣可以改善黔首的生活。陛下若當真要謝孤,便擴大造紙廠規模,使秦國人人都能用得起紙吧——至少將這手紙的成本降低。」
嬴政一聽這話,頓時嚴肅了起來。即使他與李令月成了情侶,這公事依然得公辦。
他寶庫中的任何寶物,包括他身上攜帶之物,都可作為禮物贈予李令月。
可他不會輕易因李令月的一句話,而改變某些決策層面的東西。
除非李令月能夠說服他。
「想要擴大造紙廠規模,使秦國人人都用得起紙,便需要將不少人遷去造紙廠。造紙廠人多了,在田間勞作的農人自然就少了。」
無論嬴政怎麼看,這都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
第032章
「這手紙,不僅能夠使陛下的生活便利起來,也會改善普通黔首的生活。若是由陛下出面,在秦國境內擇幾處地方開辦造紙廠,僱傭一些黔首去造紙廠中幹活,自然能夠提高紙的產量。」
李令月與嬴政分析道:「有些人那體質就不適合種地,陛下即使將他們拘在田裡,他們也無法為秦國帶來更多的糧食,倒不如讓這批人去做些別的事。造紙廠中若能產出更多的紙,不僅能夠滿足秦人的需求,陛下也可將這紙張售賣到別國,以此來換取一些對秦國有用的物資。」
嬴政想起那紙張如今在咸陽王城中的售賣價格,眉頭頓時舒展了開來。
此物才剛出來,且製造此物的技術握在他們秦人的手中。山東六國若是想要向他們購買,所要付出的代價自然只會高,不會低。
他們先將紙賣給六國的國君與貴族,再換回一些諸如糧食、武器等物,聽起來,似乎也並非不可行。
從哪國賺來的錢銀,直接在哪國花出去,連中間的損耗都不必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