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王后代表的可不只是國君的妻子,她們也是有參政之權的。若是尋個愚蠢的王后,對於國君來說,簡直等同於多了一堆麻煩事兒。
當初齊國君王后,也就是齊王建的母親,便曾執掌齊國朝政多年。丈夫在時,她行使王后的權力,丈夫沒了,她還可以行使太后的權力。
這便是趙王偃近日立了一名娼女為後,會被人如此鄙夷的原因。
各國國君的妻子,通常為他國公主,再不濟也得是本國貴女,得有一定的見識和政治素養。這娼女做個尋常姬妾也就罷了,讓她做一國王后,她做得好麼?見了外國來賓,她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麼?
對於嬴政來說,他不輕易立後,則是又多了一層思量。
他有氣吞山河的雄心壯志,在不久的將來,他必會吞併六國,如若他娶了六國公主做王后,到時王后反對他的大計,他究竟是給自己尋了個妻子,還是給自己添堵呢?
至於本國貴女,嬴政亦未覺得有哪個人配站在他的身側,與他共掌權柄。
從前在提及王后這個話題時,嬴政從未有過任何想法,如今,嬴政的腦海中則映出了李令月的身影。
若有哪個女子能夠如李令月一般,既能安邦定國,又能令他心中歡喜,他不介意許以對方王后之位。
可他心知,如李令月這般的女子,有且只會有這麼一個,而李令月絕不會甘心留下來做他的王后。
華陽太后先是被嬴政下了臉面,而後又被嬴政戳穿了心思,面上的笑容再也掛不住了。
她長長嘆了口氣,瞧著似乎有些傷心:「政兒,大母只是關心你……你是一國君主,自然該明白繼承人的重要性。你如今身邊別說王后了,連個伺候你的人都沒有。這樣下去,老身何時才能見到我秦國下一代小王孫?」
華陽太后越說,思路便越是清晰。那兩名楚女若有幸能得秦王看重,一躍登上秦國王后之位,自然最好。
倘若不行,那暫且跟在秦王身邊做個尋常姬妾,搶先為秦王誕下子嗣,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無嫡子的情況下,長子天然便占據一定的優勢。
屆時,楚人在秦王后宮的影響力,便得到了進一步增加。華陽太后本人也可藉此增加她對嬴政的影響力。
「阿衿與阿瓊那兩個孩子,老身瞧著都是極好的,你若是瞧不上她們,只讓她們在你身邊做尋常姬妾就是。有她們伺候你,老身也放心。」
「她們二人樣貌尚可,卻蠢笨不堪。寡人的子嗣,如何能由這樣的女子來生?」
嬴政一臉嫌惡地道。單是她們處處受制於華陽太后,嬴政便不會考慮她們。
「那陛下欲讓何人為你誕下子嗣?」華陽太后提高了聲音:「那位大唐太女嗎?」
嬴政頓了頓,道:「這就不勞大母操心了。寡人近來十分忙碌,就不來大母這裡了。大母若覺得無趣,可與夏大母作伴,或是去雍城王宮看望看望……趙太后。」
在提及趙姬之時,嬴政對她的厭惡溢於言表,他甚至連一聲「阿母」都不願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