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表示,他們招人不看殘疾與否,甚至不看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而是看這些工人們的生產能力。
廠中名額有限,誰能儘快熟練掌握活計,滿足造紙廠的需求,他們便讓誰留下。
留下的人中,表現好的還可以當上小組長,管理其他人。每二十人設一名小組長,小組長的工錢比尋常工人更高。
牛錄聞言,面上閃過一絲喜色,一疊聲地道:「小人雖瘸了一條腿,但幹活很是利索。小人保證完成任務,定不讓大人們失望。」
此時,他心中對那名提點他來這裡的好心人,充滿了感激之情。
若他能在廠子裡解決早食與午食,還能領一些秦半兩回家,便可為家中減少許多負擔。家裡老母與妻兒的日子也不至於過得那般緊巴巴的了。
他雖不知上頭的大人們為何突然改了秦法,又建了廠子來僱傭他們做工,但除了種地之外有更多的選擇,對他們來說終歸是一件好事。
有了第一個應聘者,自然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眾人見造紙廠竟連腿瘸的人也收,不由有些心動。
這年頭,大傢伙兒都勒著褲腰帶過日子,能在家附近尋到這麼個活計,對於他們來說可是一樁極美的差事。
他們雖不知這「紙」究竟是個什麼物事,也不知「造紙廠」究竟要做哪些活計。
但既然連腿瘸之人都能勝任這樣的活計,想來不會是什麼很重的活吧。
此時,又有兩名女人上前,向管事者詢問她們能否來造紙廠幹活。
這兩名女人是一對婆媳,穿著漿洗得發白的衣衫。家中男人早逝,子女尚且年幼,雖有一些田地,這對婆媳日子仍過得緊巴巴的。難得冬日歇息之際有「外快」可賺,她們自然也不想錯過。
管事者打量了她們一眼,向她們問明了住址與名字,而後朝著她們點了點頭。
這對婆媳面上露出了欣喜之色。
她們已經盤算過了,冬歇期還有兩個月。在這兩個月中,她們的咀嚼若是能在工廠中解決,便可將家裡的糧食省下來,給孩子們吃。她們賺來的秦半兩還可帶回家中,讓家裡的孩子們吃上一口肉,補充些營養,又或是給他們扯一身新衣裳。
雖說兩個大人都不在家,家中孩子讓人有些掛心,但她們有什麼法子呢,家中那麼多張嘴等著吃飯。
好在長子已有十二,長女也十歲了,可幫著照顧底下的弟弟妹妹。否則,她們還真是不好出來尋活計做。
……
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次的「招聘」中。
不多時,造紙廠便招滿了四百名黔首。實際上,造紙廠剛剛起步,他們只需要三百多人便足夠了。
但造紙廠的管事者考慮到有一些黔首可能因為達不到要求而被辭退,刻意多招了一些人。
若是這批人中沒有一個被辭退的,也不要緊。負責管理造紙廠之事的王大人已與他們透了底兒。後期造紙廠規模還會不斷擴大,招來的人手,總歸能用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