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印象中,咸陽宮的確是一座十分恢弘的宮殿。
秦時高台建築盛行,且秉著「非壯麗無以重威」的想法,諸侯們將宮殿越修越大,待秦一統天下之時,始皇帝自然又對咸陽宮進行了一番擴建。
眾所周知,封建王朝到了後期,宮殿面積呈縮小的趨勢。
故宮總面積約為0.73平方公里,唐大明宮約為3.3平方公里,漢代未央宮與長樂宮則分別為4.6和6.6平方公里。
秦的咸陽宮究竟有多大,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準確的數字。
《漢書》中說:「秦起咸陽,西至雍,離宮三百。」
《史記》中亦曾記載:「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
秦現在還沒有一統六國,沒有對咸陽宮進行大規模擴建,咸陽宮的面積必然達不到後世所知的那種程度。
但秦自孝公時期遷都咸陽,至今已有數代。經過數代秦王的擴建,咸陽宮已經擁有了不小的規模。
李令月估摸著,她若是想將咸陽宮完整地逛一遍,一天時間都不見得夠用。
也不知,身為工作狂的嬴政肯不肯拔冗,陪她逛一逛他家的大宮殿。
倆人自確定關係以來,情書基本每日一封或每兩日一封的寫著,但都是說完了正事,才用紙張餘下的空白之處來交流一下感情。
在李令月看來,這跟日常「打卡」沒什麼區別。
唯一的好處是,現在終歸不是她一頭熱了。對面那個「木頭似的」秦王,也知道主動一下了。
雖說讓他寫什麼「我想死你了」之類的話絕對是不可能的,但李令月偶爾能在書信結尾處看到一首小詩。
那力透紙背的字跡,與這綿軟的情詩看著似乎並不搭。
但每每收到這樣的情詩,李令月心中總會十分喜悅。她甚至能夠想像出,一本正經的秦王是如何坐在桌案前,絞盡腦汁寫出這些詩句來的。
李令月仿佛看到了一個不同的秦王政,這讓她忍不住想將他所有不同的一面盡數珍藏起來。
她將這封書信塞進一個特質的匣子中,托腮望著窗外的枯枝,心中暗道,難怪她家阿娘這般喜歡與俊俏的小郎君談情說愛。
原來這滋味,竟是這般美好。
從前李令月與嬴政通信,只是單純交流公務,如今麼,在交流公務之餘,似乎還有了一點小小的盼頭。
就在這時,身邊的親兵面帶喜色地對李令月道:「咸陽宮那邊派人送了東西來,是秦王身邊的近侍親自送來的。」
李令月並未對身邊之人隱瞞她與嬴政之間的關係,她身邊的親兵自也盼著自家主將能夠如願以償。
這名親兵因受過李令月大恩,看待李令月時自帶一層濾鏡。
在她心中,大唐絕大多數貴胄子弟都配不上自家主將。
而秦王無論從出身容貌而言,還是從才干氣度而言,都是大唐那些小郎君們拍馬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