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一名垂千古的機會擺在面前,你可願往?」
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的呂不韋似乎明白了些什麼。
「王上是想派臣前往西域之地,與西域各國通商?」
在此之前,從未有人西出隴西,橫穿匈奴、大月氏,深入西域各國。若呂不韋能做這第一人,他自然能夠名載史冊。
「不,寡人慾命你前往的,是孔雀王朝。烏茲鋼鋒利無比,可打造武器,製作農具,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獲取烏茲鋼及其鍛造方法,對於我大秦而言都大有裨益。此外,棉花可禦寒,象牙可入藥,你到了孔雀王朝,此二物也是需要你留意的。至於別的東西,你看著帶一些回來吧。」
三言兩語間,嬴政便已將呂不韋入孔雀王朝一事敲定了下來。
他幾乎沒有給呂不韋反駁的餘地,便如他當初任用李斯變法之時,不曾徵詢過李斯的意見一樣。
呂不韋很快便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不接受能怎麼辦呢?秦王的好處,可不是他能夠白拿的。
況且,呂不韋作為謀國商人,他骨子裡便不乏冒險精神。
如今眼見著秦王在朝中是不會重用他了,往外走走,對於他來說也不失為一條坦蕩之路。
西行之路雖危險,但同時也伴隨著無數機遇。說不得他自己名垂千古的同時,也能為子孫掙個坦蕩前程回來。
這般想著,呂不韋心中最後的那絲牴觸也沒了,他開始向嬴政打探起孔雀王朝的信息來。
呂不韋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生意,既然要與孔雀王朝通商,他自然要先了解即將與他合作之人的底細。
這時,嬴政派去的人恰好將李令月請了過來。
李令月對呂不韋道:「與孔雀王朝有關之事,就由孤來說給文信侯聽吧。」
「孔雀王朝的建立,與馬其頓王朝的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有關。約莫一百年前,亞歷山大大帝滅了波斯帝國,一路上,諸多大大小小的國家皆望風而降。亞歷山大大帝的大軍卻在抵達孔雀王朝所在之地時,遭遇了慘敗。」
「孔雀王朝,最初是為了抵禦馬其頓王國的入侵,才建立起來的,傳承至今,已有三代。如今在位的,是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他年輕時,南征北伐,孔雀王朝的領土在他手中不斷擴大。」
呂不韋聽聞這位阿育王竟是征伐與殺戮之心如此重的一位帝王,頓時覺得他怕是不好相處。
一般而言,鐵血的帝王都喜歡乾綱獨斷。這類帝王若是打定了主意,即便身邊的人費盡口舌,恐怕也難以勸服他們改變主意。
「據說在一次征戰中,阿育王看到了滿地的屍體與鮮血,內心感到十分痛苦。自此之後,他開始信奉佛教,以此來獲得內心的寧靜。」
說到這裡,李令月看向了呂不韋:「現在,你應當明白陛下為何要給你送去佛經了吧?佛教,是孔雀王朝如今的國教。」
想要跟孔雀王朝的高層打好關係,就免不了要跟他們有共同話題。在李令月看來,談論佛法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不過,佛教與佛教之間也是不一樣的。任何大教派內部都分了不少小教派,這些小教派之間彼此也是教義不同,誰都不服誰。